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解析尖銳濕疣

尖銳濕疣屬於中醫“千日瘡”範疇.中醫古籍對本病也有記載,《靈樞·經脈》篇有“疣目”、“千日瘡”、“枯筋箭”之稱.其中,生於兩陰皮膚粘膜交接處的疣由於濕潤、柔軟,形如菜花,污穢而色灰,故民間有“菜花瘡”之稱.現代中醫則予以定名,有名之曰“瘙瘊”,俗稱“臊瘊”.

中醫認為,尖銳濕疣的發病主要是濕熱邪毒外侵以及正虛邪戀所致.由於房事不潔或間接接觸污穢之物品,濕熱淫毒從外侵入外☆禁☆陰皮膚粘膜,導致肝經鬱熱,氣血不和,濕熱毒邪搏結而成疣體.濕毒為陰邪,其性粘滯,纏綿難去.同時更易於耗傷正氣,致肌體正氣難複,使疾病處於纏綿難愈的病理過程,如此而為尖銳濕疣難以根治之原因.不難看出,“濕熱毒邪”為尖銳濕疣疾病產生之根源,而“正虛邪戀”則使其反復復發.

Advertisiment

濕熱下注證

濕熱下注證常發生於素體肥胖,陰部潮濕的患者.證見或有肛周皮損潮濕紅潤,或有包皮過長,或有白帶過多或其他皮膚病.常伴口苦,口粘,口渴不喜飲水,大便粘滯不暢,小便黃.舌紅苔黃膩,脈弦數.這是由於肝膽濕熱下注,循經流注陰部所致.治療宜清利濕熱,解毒消疣.

方藥如下:

蒼術10g 黃柏10g 生苡仁30g 土茯苓30g 丹皮10g 通草10g 澤瀉10g 馬齒莧30g.方中蒼術、黃柏清下焦濕熱;生苡仁健脾除濕,具有抗病毒的功能;配土茯苓、丹皮、通草、澤瀉、馬齒莧解毒除濕,活血化瘀.如濕熱重者,可加入龍膽草10g;大便不通者,可加入蘆薈10g.

Advertisiment

外染毒邪證

外染毒邪證發生於不潔性☆禁☆交的患者.常見疣體增大迅速,或合併梅毒,淋病,有明確的不潔性☆禁☆交史.自覺症狀常較輕或無,舌脈亦可正常.這是由於外染毒邪,毒氣蘊滯,故疣體增大迅速.治療宜清熱解毒除之.

常用方藥為去疣三號方加減:

馬齒莧60g 敗醬草15g 紫草15g 大青葉15g 木賊草15g.方中馬齒莧為主藥,清熱解毒;配合敗醬草、紫草、大青葉、木賊草加強清熱解毒、活血散結之效.如皮損灰暗,或病程較長,酌加蜂房、丹參、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氣血瘀滯證

氣血瘀滯證主要見於濕疣日久,疣體灰暗的患者.見於皮損暗紅或暗褐色,增長緩慢,經久不消,或有疼痛的患者.舌暗淡,苔薄白,脈細澀.這是由於毒邪結聚日久,阻滯氣機,致氣血瘀阻所致.治療宜理氣活血,化瘀散結療之.

Advertisiment

常用方為桃紅四物東加減:

桃仁10g 紅花10g 川芎10g 當歸10g 白芍10g 丹參10g 蜂房10g 柴胡10g 夏枯草30g.方中取桃仁、紅花、川芎、當歸、丹參、蜂房活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氣,引藥直達病所;夏枯草清熱解毒,軟堅散結.如患者為氣虛者,可加入生黃芪30g,補氣解毒,提高機體免疫力;疣體堅硬者,可加入生龍牡各30g以軟堅散結.

毒火鬱結型 

可見患處紅腫,有紅斑、丘疹、水皰或潰爛,自覺疼痛,排尿不暢,伴有口舌生瘡,急躁易怒.這是由於毒火鬱結,不得宣洩所致.治療宜清熱、瀉火、解毒.常用方劑為導赤丹加減:黃連10g 黃芩10g 山梔子10g 木通10g生地10g 淡竹葉10g 澤瀉10g 大黃6g 生甘草10g 水煎服,每日1劑. 

Advertisiment

濕熱生蟲型

可見患處部潮紅,起水皰或糜爛,陰☆禁☆莖疼痛;實驗室檢查可見白色念珠菌或滴蟲感染;多伴有陰部潮濕,陰部瘙癢,口苦,口粘,小便黃赤.這是由於濕熱之邪下注肝經,生蟲所致.治療宜清熱除濕,殺蟲止癢.常用方藥為龍膽瀉肝東加減:龍膽草10g 柴胡10g 黃芩10g 山梔子10g 車前子10g 澤瀉10g木通10g 土茯苓30g 百部10g 貫眾10g 鶴虱10g 

肝腎陰虧型

可見患處有斑片或有肥厚,或硬化,一般沒有瘙癢和疼痛,可伴有腰酸、早洩等症狀.這是由於濕熱或濕毒傷及肝腎之陰所致.治療宜滋補肝腎為主.常用方藥為六味地黃東加減:生熟地各10g 山萸肉10g 山藥10g枸杞子10g 丹皮10g 茯苓20g 丹參10g 澤瀉10g 蒲公英30g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