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傷食泄瀉
患兒餵養不當傷食後停滯不化, 腐濁之物壅積胃腸, 致使脘腹脹滿疼痛, 哭鬧不安, 厭食, 瀉前腹痛, 瀉後痛減, 糞便酸臭, 舌苔厚膩或微黃垢, 指紋多見紫滯, 脈象滑而實。 證屬脾胃受損, 難以腐熟水穀而致泄瀉。 治宜消積和胃, 清利濕熱, 方用保和丸加減,
Advertisiment
2、風寒泄瀉
患兒內傷濕滯, 外受風寒, 引起噁心嘔吐, 腹痛腹瀉, 大便清稀, 夾雜泡沫, 並有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等症狀, 舌苔薄白或膩。 證屬濕困中焦, 腸胃不和, 治宜散寒和中, 理氣化濁, 方用藿香正氣散加減, 藥用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白術、陳皮、半夏、厚樸、桔梗、木香、砂仁、神曲、山楂、甘草等。
3、濕熱泄瀉
患兒受濕熱之邪侵襲, 加上吃下不潔食物, 就會引起腹痛瀉下, 大便稀薄或如水樣, 臭穢異常, 並有噁心嘔吐、食欲減退、發熱乏力、口渴、尿少黃赤等症狀, 舌苔黃膩, 脈滑略數。 證屬濕遏脾土, 運化失司, 治宜外解肌表, 內清濕熱, 方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合蠶矢東加減,
Advertisiment
4、脾虛泄瀉
患兒脾胃虛弱, 完穀不化而發生腹瀉, 大便稀溏, 常常是時輕時重, 遷延不愈, 致使面黃肌瘦, 倦怠乏力, 抵抗力差, 舌淡苔白, 脈緩而弱。 證屬脾虛濕滯, 運化失調, 治宜補氣健脾, 和胃滲濕, 方用參苓白術散, 藥用人參(也可用潞黨參)、茯苓、白術、炒扁豆、山藥、蓮子肉、炒桔梗、薏苡仁、砂仁。
5、脾腎陽虛泄瀉
多出現於久瀉不止的患兒, 食入即瀉, 清稀便中是未消化的食物, 體質瘦弱, 精神萎靡不振, 四肢不溫, 脫肛, 面色蒼白, 睡時露睛, 舌淡苔白, 脈細弱。 證屬脾腎陽虛, 運化無權, 治宜補氣健脾, 溫腎回陽。 方用附子理中東加味, 藥用人參、乾薑、白術、黃芪、升麻、訶子肉、赤石脂、禹餘糧、甘草等。
Advertisiment
(兼職編輯:晏紫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