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乍暖還寒時 寶寶合理春捂防感冒

“二月休把棉衣撇, 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 再把寒衣送”——眼下正是冬春交替的時節, 我們耳熟能詳的關於這個時節的俗語不少。 只是, 如何在寶寶身上做到合理“春捂”, 避免感冒, 對於年輕父母來說還是需要多多學習的哦。

乍暖還寒寶寶合理春捂防感冒

“春捂秋凍”, 這簡單的4個字做起來並不簡單。 尤其是冬春交替之際, 氣溫還不穩定, 給寶寶捂多捂少都容易令他們生病。 因此, 對寶寶來說, “春捂”貴在適度。

穿衣“下厚上薄”

古代的養生專家指出, 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人體的下部血液迴圈較上部差些,

Advertisiment
易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 因此, 在乍暖還寒的早春二月, 應當注重對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腳的保暖, 以免感受風寒。

及時加減衣服

面對時而春風和煦, 時而冷風陰雨的天氣變化, 媽媽應及時為孩子加減衣服。 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 為孩子添加衣服, 以免受寒。 隨著氣溫的回升, 不能減衣太快, 待氣溫持續回升後, 也要再多捂幾天, 讓孩子的身體逐漸得到調節, 以適應氣候的變化。

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 就可以適當更換春裝了了。

春季不妨“三暖二涼”

一是背暖。 背部保持適度溫暖利於孩子體內陽氣生髮, 可預防疾病, 減少受涼感冒的機會。

二是肚暖。 腹部保暖, 既能維護孩子胃腸道的功能,

Advertisiment
促進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又能防止肚子因受涼而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三是腳暖。 腳部皮下脂肪層薄, 保溫性能差, 又遠離心臟, 血液迴圈較差。 足底的神經末梢非常豐富, 對外界寒冷最為敏感。 雙腳受寒後, 就會通過神經反射, 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縮, 血流量減少, 抗病能力下降, 易患感染性疾病。 因此, 注意腳的保暖, 孩子的小腳暖和了, 才能保證一身溫暖, 抵禦寒冷, 防病保健康。

二涼是指頭部和心胸要涼。 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 有1/3是由頭部發散的, 如果頭部捂得過熱, 容易引起頭暈頭昏、煩躁不安。 所以, 在室內、風和日麗的天氣, 要保持頭涼, 才能使孩子神清氣爽。 心胸涼, 是指給孩子上身穿的衣服不要過於厚重臃腫,

Advertisiment
以免胸部受壓, 影響正常的呼吸與心臟功能。

小編總結:春季早晨天氣比較冷, 到中午溫度升高時, 不能馬上將孩子的衣服脫掉。 當孩子玩得滿身出汗時, 也不要立刻脫衣服, 應該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乾, 讓孩子安靜下來, 待汗水完全下去時再脫外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