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乖孩子為何變討人厭的“刺頭兒”?

陳女士帶9歲的兒子找我做諮詢時, 反復說這樣一句話:“我怎麼也想不通, 那麼乖的孩子, 怎麼就變成了人人討厭的刺頭兒?”

從諮詢中我瞭解到, 陳女士的兒子辰辰, 在上小學前性格溫順, 甚至比較膽小, 是大家眼中典型的乖孩子。 辰辰的性格其實受父母影響很大, 他們做人的風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以息事寧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與小朋友團結, 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 你就躲開。 甚至有時並不是孩子的錯, 只要老師說今天辰辰與某個小朋友搶玩具, 父母就會再次教導:下次別與小朋友搶,

Advertisiment
給他算了, 你再去玩別的。

孩子上小學以後, 由於受到家長一直以來“忍讓、退避”等教育影響, 和同學交往中總是顯得膽小怕事, 但越是怕惹事, 越是有事情找他, 尤其是班上幾個比較淘氣的學生, 總喜歡欺負他。 剛開始, 辰辰回家後向媽媽哭訴, 可每次媽媽除了安慰他, 就是勸他想辦法躲那些孩子遠一點。 久而久之, 辰辰回家後就不再和媽媽哭訴在學校所受的委屈了, 媽媽還以為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了改善, 心中竊喜。

一天課外活動時, 一個同學先用腳把辰辰絆倒, 又撲到他身上, 一手按住他的頭, 一手在草地上扯了一把草想往他嘴裡塞, 還不停地嘻笑著說:喂兔子嘍……喂兔子嘍……情急之下, 辰辰突然爆發出很大的力量,

Advertisiment
一下子把那個同學掀翻在地, 並順勢騎在他身上, 同時奪過草, 趁那個同學還在驚愕中, 一把塞進了他嘴裡, 引得旁邊圍觀的同學大笑起來。 那一刻, 辰辰感覺到了從來沒有過的開心。 並且, 自此以後, 那幾個經常欺負他的同學, 不僅不再招惹他, 還主動跟他示好, 很快, 辰辰便成了他們“圈子”裡的人, 經常跟他們一起欺負其他同學。

“刺頭兒”行為, 是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

做“刺頭兒”, 能有效釋放辰辰以往生活經歷中被過多壓抑的心理需求。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羅傑斯認為:生命的根本動力是成為自己。 這與人本主義另一位代表性人物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所表述的“自我實現”的觀點是基本一致的。

Advertisiment
自我實現作為最高一級的心理需求, 包含了安全感、歸宿感、被尊重感等多種需求。

辰辰在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影響下, 在過往的人際交往中, 總是一味地忍讓和退縮, 心理安全感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並且, 其他同學也不願意和辰辰這樣的孩子交往, 再加上父母不理解也不接納他所受到的委屈, 從而對孩子的歸宿感也造成了較大的傷害。 可以說, 以往的“乖孩子”辰辰其實只是在扮演父母的木偶, 他作為人應有的心理需求被嚴重壓制了。

一次偶發性反抗行為的成功體驗, 帶給了辰辰強烈的情感刺激, 並導致他在觀念中形成這樣的推理:受到同學欺負, 不一定要躲開, 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和反抗來保護自己。 而且, 在“自我保護”的強烈暗示下,

Advertisiment
往往會對外界資訊過度敏感, 以致作出“假想防禦”。 比如:對別人無意的碰撞, 以為是故意的挑釁, 因而作出反抗。 而在他人眼裡, 則是一種帶有主動攻擊性的不良行為。

辰辰在那次反抗後, 找到了安全感、歸屬感, 以及被尊重的感覺。 辰辰開始跟隨他們主動欺負其他同學, 這些“刺頭兒”行為其實是在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是“成為自己”的內心需求驅動的結果。 而且, 這種內在驅動力一旦被啟動, 父母和老師越是壓制, 反彈的力量越強大。

回歸對人性需求的理解與尊重

1.通過有效溝通重建親子間的信任關係

在一次諮詢中, 我再現了一次辰辰被同學欺負的事件, 先是著重引導辰辰表達“當時怎麼想, 想怎麼做,

Advertisiment
什麼感覺”, 目的是讓他宣洩自己的情緒, 同時引導父母接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 並以肢體語言和孩子共情, 還誘導父母就自己當時“不理解也不接納孩子的感受”表示道歉, 幫助親子間打開內心的情感隔膜。 在此基礎上, 讓父母採取開放式的回應, 幫助孩子從事件中學習, 引導孩子思考並探討:當再遇到類似的事情, 除了躲避或攻擊, 還可以採取什麼更好的方式來應對。

除了諮詢現場的干預和練習, 平時我也會及時給予辰辰父母有效的指導, 幫助他們運用有效親子溝通的方法和孩子進行建設性的互動交流, 很快便幫助他們重新建立起親子間的信任關係, 孩子在學校有什麼事也很願意和父母分享, 對父母在溝通過程中給予的意見也樂意接受並嘗試。

2.運用“天使套餐”,幫助親子間共同成長

根據我的建議和指導,辰辰戴著我送他的“天使手環”,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自我情緒與行為管理訓練。“天使手環”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矽膠運動手環,只不過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若出現負面情緒或產生破壞性的行為衝動,當看到戴在手腕上的“天使手環”時,就想起了自己的承諾:用深呼吸調整情緒並控制衝動。

父母則採取“天使帳本”來激發孩子的成長潛能,塑造孩子的良好行為,同時也訓練自己關注孩子的人性需求,培養欣賞和激勵孩子的良好教育習慣。“天使帳本”的用法很簡單:準備一個紅色封皮的筆記本,每天觀察孩子好的表現,並將具體的行為表現,以及行為背後的閃光點,還有父母的美好感受與期望等記錄下來,每天不少於三條,每週不少於四天,每天還要將記錄的內容當作睡前故事一樣分享給孩子。

經過親子間一個多月的努力,辰辰的行為得到了明顯改善,並且對他那“圈子”裡的朋友也產生了一定的正面影響。

2.運用“天使套餐”,幫助親子間共同成長

根據我的建議和指導,辰辰戴著我送他的“天使手環”,開始了為期一個月的自我情緒與行為管理訓練。“天使手環”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矽膠運動手環,只不過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若出現負面情緒或產生破壞性的行為衝動,當看到戴在手腕上的“天使手環”時,就想起了自己的承諾:用深呼吸調整情緒並控制衝動。

父母則採取“天使帳本”來激發孩子的成長潛能,塑造孩子的良好行為,同時也訓練自己關注孩子的人性需求,培養欣賞和激勵孩子的良好教育習慣。“天使帳本”的用法很簡單:準備一個紅色封皮的筆記本,每天觀察孩子好的表現,並將具體的行為表現,以及行為背後的閃光點,還有父母的美好感受與期望等記錄下來,每天不少於三條,每週不少於四天,每天還要將記錄的內容當作睡前故事一樣分享給孩子。

經過親子間一個多月的努力,辰辰的行為得到了明顯改善,並且對他那“圈子”裡的朋友也產生了一定的正面影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