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乖巧懂事,好事?壞事?

4歲的女兒剛上中班, 十分地乖巧懂事, 甚至有些成熟。 按理說, 有個這樣的女兒, 媽媽該感到很幸福, 因為不用過多地為孩子操心, 無論在家人、老師還是小夥伴面前, 女兒都表現得很完美。 可是, 我反而有些擔憂, 女兒超乎年齡的成熟表現和小夥伴的天真幼稚相去甚遠, 有時, 我甚至猜不透她的心思。

女兒竟懂得人情世故

一次, 我帶著女兒去了外婆家, 我讓女兒在旁邊玩玩具, 自己則和媽媽聊天, 免不了要談起家裡的一些煩事、瑣事和抱怨。 誰知道女兒竟聽了進去!帶著女兒回家時, 小傢伙居然認真地看著我說:“媽媽,

Advertisiment
放心吧, 你和外婆說的話我不會告訴爸爸的。 ”我心裡一震, 才4歲的女兒怎麼就懂得這些人情世故, 她從哪裡學來的?

女兒居然會安慰我

人都有喜怒哀樂的時候, 我也不例外, 但是作為媽媽, 我儘量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將快樂的心情帶給女兒, 悲傷的時候不讓女兒發覺, 我想快樂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女兒心靈的健康成長。 但是並不是每一次都是成功的, 偶爾不開心的時候, 還是會在女兒面前露出蛛絲馬跡。 一次我坐在沙發上緊鎖眉頭, 唉聲歎氣, 女兒回家看了我一眼之後, 表現得特別沉默, 而且吃飯、收拾玩具都不用我催, 自己完成得很好。 臨睡覺前, 也沒有纏著我給她講故事, 反而在我耳邊悄悄跟我說:“媽媽,

Advertisiment
我給你表演個節目讓你開心一下吧。 ”我一下驚呆了, 女兒什麼時候學會察言觀色了, 原來她今天的沉默和乖巧表現是為了要讓我開心, 還學會了用表演節目來安慰我, 我該慶倖女兒的懂事嗎?

女兒學會找藉口

有一天, 女兒突然哭著鬧著不肯上幼稚園, 這種情況可不多見, 我們反復詢問原因, 女兒都一口咬定說是肚子疼。 這下我們急壞了, 要帶著她去醫院, 可女兒說什麼也不肯去, 最後拉著拽著她到了醫院, 醫生檢查了半天, 說沒有什麼問題。 我們都覺得很納悶, 女兒為何不肯去幼稚園, 而且還要說謊呢?看來得和幼稚園老師溝通一下了。 老師回憶了一下前一天的情景, 覺得並沒有什麼異常, 只是在玩滑梯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女兒穿著裙子, 為了避免危險, 她只能在旁邊看別的小朋友滑。 一向表現完美的女兒難道是為了這個小小的挫折不肯去幼稚園?她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們原因而要找藉口呢?我猜不透她的心思。

現在, 看到其他孩子天真無邪, 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的樣子, 我反而十分羡慕。 女兒成熟的表現雖帶給我些許欣慰, 可我還是感到擔憂, 孩子, 究竟是成熟點好, 還是幼稚點好, 我該如何教導她呢?

對媽咪說的話——

文中媽咪對女兒“超乎年齡的成熟表現”懷有一種喜憂參半的心理, 甚至更傾向於擔憂, 這種心情可以理解。 但如果瞭解孩子社會性發展的規律, 女孩的表現就無需憂慮, 只需理智對待。

可喜之處:

從媽媽所講述的幾個事情來看,

Advertisiment
女兒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應如何待人接物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 表現出較“成熟”的處理人際關係的方式。 她非常清楚自己在家庭中所處的角色, 身處這個角色應該做什麼樣的行為, 才會使爸爸、媽媽高興, 使家庭關係和諧, 避免衝突。 與許多同齡孩子碰到類似事件時的迷惑和不知所措相比, 女兒的人際技能確實較強。 我們應該為孩子社會智慧的健康發展感到高興並提供幫助。

堪憂之處:

媽媽的憂慮也不無道理, 兒童如果過分地追求人際關係的和諧或追求取悅於他人, 甚至以隱瞞、不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為代價, 就會過早地心事重重, 象媽媽所說的那樣, 不是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簡單”地為人處世,

Advertisiment
而處處小心謹慎地按照別人的期望行事, 在成人看來乖巧懂事, 但事實上她對人際關係的實質並無成熟的認識。 我們說早熟的孩子會因為成人對他們乖巧行為的讚賞, 反而形成不完善的個性, 阻礙他們進一步的成熟。 從這個意義上講, 媽媽確實需要重視女兒的這些“早熟”的心態和行為。

對媽咪的建議——

媽咪回顧一下自己的家庭關係及自己對女兒的期望, 或許正是這些, 對女兒的個性和交往方式產生了影響。 要使女兒不為人際關係所累的最好引導, 不是口頭教導, 而是父母改變自己對待人際關係的態度和人際交往方式, 同時當女兒為某個人際關係的問題所困擾時, 及時與她談談自己的看法, 如不必追求永遠避免矛盾衝突, 不必隱瞞自己真實的感受,重要的是理智地與他人溝通,同時也平等地尊重他人的觀點等等。

●關於女兒的人情世故

媽媽可以先讚揚女兒不傳話的做法,並對女兒說,她雖然與爸爸有時有分歧,但還是很愛爸爸,而且她對爸爸的意見會自己告訴爸爸,與他溝通,尋求爸爸的理解;讓女兒對爸爸媽媽的關係不要感到困惑和不安,同時跟女兒講講第三人傳話的壞處。

●關於女兒的好心安慰

可以謝謝女兒已經懂得安慰媽媽了,也可以試著同女兒講講自己遇到的煩惱事,並告訴女兒不必為媽媽擔心,也不必希望媽媽一下子快樂起來,因為媽媽必需面對自己的問題,嚴肅地思考解決的辦法。

●關於女兒的藉口

這位媽媽應特別予以關注女兒為何找藉口。首先,女兒忽然拒絕去幼稚園,有可能是幼稚園或家中發生了某個讓她感到不安的“壓力事件”,也可能是她由於某種原因就是不願離開家。父母必須瞭解原因,及時幫助孩子疏導這個“心結”。其次,女兒不願把原因告訴父母,而採取說謊、找藉口的方式達到目的,這表現了一種對父母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感大多是由於父母只顧要求子女按照“應該”的去做,而較少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引起的。這種不信任感是父母與子女溝通的障礙,因此,父母在日常與孩子的交往中,不能只一味要求孩子“應該”怎樣做,應該更有“人情味”,傾聽孩子對人對事的感受和看法,體諒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必隱瞞自己真實的感受,重要的是理智地與他人溝通,同時也平等地尊重他人的觀點等等。

●關於女兒的人情世故

媽媽可以先讚揚女兒不傳話的做法,並對女兒說,她雖然與爸爸有時有分歧,但還是很愛爸爸,而且她對爸爸的意見會自己告訴爸爸,與他溝通,尋求爸爸的理解;讓女兒對爸爸媽媽的關係不要感到困惑和不安,同時跟女兒講講第三人傳話的壞處。

●關於女兒的好心安慰

可以謝謝女兒已經懂得安慰媽媽了,也可以試著同女兒講講自己遇到的煩惱事,並告訴女兒不必為媽媽擔心,也不必希望媽媽一下子快樂起來,因為媽媽必需面對自己的問題,嚴肅地思考解決的辦法。

●關於女兒的藉口

這位媽媽應特別予以關注女兒為何找藉口。首先,女兒忽然拒絕去幼稚園,有可能是幼稚園或家中發生了某個讓她感到不安的“壓力事件”,也可能是她由於某種原因就是不願離開家。父母必須瞭解原因,及時幫助孩子疏導這個“心結”。其次,女兒不願把原因告訴父母,而採取說謊、找藉口的方式達到目的,這表現了一種對父母的不信任,這種不信任感大多是由於父母只顧要求子女按照“應該”的去做,而較少關注孩子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引起的。這種不信任感是父母與子女溝通的障礙,因此,父母在日常與孩子的交往中,不能只一味要求孩子“應該”怎樣做,應該更有“人情味”,傾聽孩子對人對事的感受和看法,體諒孩子感受到的壓力,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