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乖巧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大部分的爸爸媽媽都想要孩子能夠聽話、乖巧、懂事, 但是這樣的孩子將來是不是真的能夠成大器呢?其實孩子要是過分聽話乖巧的話, 反而會喪失了自己的獨立個性, 這樣在成長的道路上就會讓爸爸媽媽更加操心。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後, 因為沒有反抗這一意識, 很容易聽信陌生人的話, 有時候不能獨立完成很多工。 因此許多的爸爸媽媽都在說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能獨立了。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 是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教育問題。 所以一定要改變讓孩子“聽話”的教育理念。

Advertisiment

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稚教育專家發現孩子在畫“大蘋果”的時候用了藍色的筆, 老師發現了以後誇獎了這位孩子, 孩子覺得很開心。 這時候就有人問了:“蘋果是紅色的, 為什麼不讓孩子改過來呢”那個教師說:“我為什麼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後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事實上, 外國教師或家長能夠讓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 它能夠讓孩子的想像力不被束縛, 讓孩子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東西。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不包括行動上的 “不聽話”, 孩子眼裡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要是我們僅僅因為孩子想的跟大人不一樣就阻止孩子, 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Advertisiment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和一直非常聽話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論是有過反抗傾向的孩子中84%的人意志堅強, 有主見, 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 剩下的孩子很多都無法一個人下定決定。

所以說, 聽話的孩子日後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人在少數, 一般的孩子的工作都比較普通。 可是, 這也不是意味著“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 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主要是在於行為能力上、行為道德上, 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 所以會有很多的想法, 爸爸媽媽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 用於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Advertisiment
在孩子提出一個點子以後, 爸爸媽媽可以和他一起來實現, 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 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 “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心理學家覺得, 孩子在小時候沒有進行過反抗, 那麼孩子就是成長地不順利的。 就算孩子慢慢長大了, 孩子也還是會繼續反抗的。

一個最好的孩子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能對任何話都言聽計從。 反而要對值得他懷疑的問題, 通過自己的思考之後, 再跟爸爸媽媽討論。

這樣反而能讓孩子有什麼就可以說什麼。 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鬆的環境,

Advertisiment
要是爸爸媽媽對他管的非常嚴的話, 那麼孩子是不敢說的。 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 一個標準。 只要不違反這個規定, 孩子說的話和做的事情都是被允許的, 什麼事情不被允許孩子也會知道。 但是這不是不管他們, 只是換了一種比較寬鬆利於孩子發展的方式管教而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