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母要慎用哪些抗生素_乳母慎用的抗生素

養生之道網導讀:

乳母要慎用哪些抗生素?媽媽在哺乳期間如果不小心生病, 一定需要謹慎用藥, 因為藥物會通過乳汁被寶寶吸收。 乳母要慎用哪些抗生素呢?

Advertisiment

平時最常見的是媽媽感冒或有炎症時使用抗生素, 然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目前仍然比較普遍而嚴重, 會引起過敏反應、耐藥性等一系列問題。 一般傷風感冒很多人就用抗生素治療, 這不僅是一種浪費, 而且可引起許多不良反應, 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增加合併症, 延長病程。

哺乳媽媽大量或長期使用光譜抗生素, 由於體內敏感細菌被抑制, 未被抑制的細菌及真菌即會乘機大量繁殖形成二重感染, 其中尤以白色念珠菌感染為多見, 這會增加寶寶患鵝口瘡的機會。

哺乳媽媽長期使用抗生素, 抑制了腸內有助消化的益生菌, 如雙歧桿菌的繁殖, 從而導致寶寶消化不良、菌群失調性腹瀉。

Advertisiment
因此哺乳媽媽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必須引起注意並設法加以制止。

目前普遍推崇母乳餵養, 但有些抗生素能通過母乳危害寶寶健康。 乳兒最怕的常用抗生素有以下五種:

嬰兒最害怕的五種抗生素

氯黴素:氯黴素可抑制骨髓造血細胞的功能, 引起寶寶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 貧血。 另外, 由於乳兒的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全, 從乳汁中攝入的氯黴素不能很好地經肝臟代謝、腎臟排泄而導致中毒, 可引起嬰兒拒食、嘔吐、呼吸不規則、皮膚青紫(灰嬰綜合征)等。

磺胺:經乳汁進入寶寶體內的磺胺類藥可引起高膽紅素血症, 膽紅素能影響腦組織而造成腦核黃疸。 另外, 磺胺類藥物還可能使嬰兒產生過敏反應。

呋喃妥因:呋喃妥因類藥物常用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

Advertisiment
含呋喃妥因的乳汁可使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的乳兒發生溶血性貧血。

異煙肼:異煙肼的乳汁濃度與血漿濃度相等。 乳汁中的異煙肼進入乳兒體內後與維生素B。 結合而從尿液中排出, 可造成乳兒缺乏維生素B。

甲硝唑:甲硝唑的乳汁濃度與血漿濃度相等。 甲硝唑使乳汁產生金屬味而使乳兒食量減少、拒乳。 此外甲硝唑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及產生中樞神經的不良反應。

異煙肼:異煙肼的乳汁濃度與血漿濃度相等。 乳汁中的異煙肼進入乳兒體內後與維生素B。 結合而從尿液中排出, 可造成乳兒缺乏維生素B。

中藥

有些媽媽認為使用中藥比西藥安全。 中藥雖然相對比西藥的毒副作用要小些,

Advertisiment
但是也有毒劇藥, 如果服用不當一樣會引起不良反應。

有報告指出因長期輪換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絡丹、補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的病例, 這是由於這些中成藥內都含有朱砂(汞化合物), 長期食用引起了蓄積中毒。 寶寶長期從母乳中獲得這些毒素, 會嚴重影響寶寶的神經系統及造血系統的發育, 嚴重的會引起中毒。

新藥

一些新藥由於臨床經驗不足, 對於其毒副作用觀察及瞭解不夠, 更容易發生嚴重不良後果。 所以要先參閱藥物說明書, 還要注意對寶寶健康的遠近期影響。

補藥

對於中藥補益藥, 人們往往認為“有益無損”, 多服一點無妨, 尤其是在餵奶期間, 補補對寶寶有好處。 殊不知, 是藥三分毒, 完全無毒性的藥物是很少的。

Advertisiment
即使是滋補藥人參, 服用過多過濫, 也會引起不良後果。

人參雖可益氣健脾, 但如長期過量應用亦可引起腹脹、食欲減退, 出現失眠、易激動等現象。 寶寶是稚陽之體, 媽媽可別只顧補自己了, 卻害了寶寶哦。

藥物的聯合應用

藥物的聯合應用在某些情況下, 比如為了取得協同作用, 抵消副作用, 延續耐藥性的產生等是必要的, 但藥物種類繁多、性質各異, 藥物聯用後往往並不是各自作用互不影響, 而是在藥理或理化方面產生相互作用, 以致可能引起種種不良反應。

聯合藥物愈多, 產生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就愈大, 因此哺乳期媽媽最好不要聯合用藥。

為了確保乳兒的健康, 母親因病必須用以上抗菌藥期間, 應停止母乳餵養。

應停止母乳餵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