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乳汁誤闖呼吸道當心新生兒受傷

這天, 急診室來了位神色慌張的母親, 進門就喊:“醫生, 快看看我的孩子!”醫生急忙跑上前去, 發現胖乎乎的寶寶呼吸急促, 仔細檢查, 發現孩子口腔和鼻腔還留有少許奶瓣, 呼吸音比較粗。 詢問之下, 這位母親講述了她的寶寶剛才差點死過去的“驚險”情景:

“我36歲才喜得千金, 全家興奮不已。 丈夫、婆婆為了給我下奶, 天天讓我喝魚湯或豬蹄湯, 所以奶水十分充足。 看著寶寶逐漸長胖, 我心裡不知有多高興。 今天表妹休息來家裡探望, 我倆正談得高興時, 寶寶突然哭了。 我連忙抱起寶寶給她餵奶, 但沒一會兒,

Advertisiment
只見寶寶大吸了一口氣, 吐出乳☆禁☆頭, 奶水還噴到寶寶臉上了。 這時我發現寶寶臉都憋紫了, 好像沒有了呼吸, 奶水從寶寶的口腔和鼻子噴了出來。 我嚇壞了。 好在表妹是個護士, 她立即把寶寶抱過去, 讓寶寶俯臥, 輕拍寶寶的背, 讓奶水從寶寶嘴裡流出來。 又叫我拿濕毛巾擦掉寶寶臉上、口腔和鼻腔的奶水。 經過表妹緊急處理, 寶寶這才喘過氣, 哭鬧起來。 ”

乳汁誤闖呼吸道當心新生兒受傷

學會哺乳, 防止乳汁“迷路”

新生兒, 特別是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嬰兒和早產兒, 胃容量比較小, 食管較鬆弛, 胃呈水準位, 賁門括約肌還沒有發育完善。 因此, 他們容易發生吐奶現象, 吐出的奶量較少時, 一般稱“溢奶”或“漾奶”, 吐出奶量多或速度快時叫“吐奶”,

Advertisiment
此時常造成誤吸, 導致嗆奶。

防止寶寶吐奶, 首先應該採取坐位哺乳。 有些媽媽習慣躺在床上摟著寶寶餵奶, 這樣容易引起嗆奶。 第二, 不要喂得太飽, 這樣可以減少寶寶的胃所承受的壓力。 第三, 不要讓寶寶吮吸得太急, 一般餵奶時間以15分鐘左右為宜。 有的媽媽奶水特別多, 可以一隻手臂抱著嬰兒, 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將乳☆禁☆頭夾住一點, 以免奶水流出太快, 或餵奶中間休息片刻。 如果是人工餵養, 奶瓶上的乳☆禁☆頭孔要大小適中, 一般為奶瓶倒立時, 以一秒一滴為宜。 喂完奶後應該把寶寶抱起, 讓寶寶伏在媽媽的肩上, 輕輕拍其背部, 以助排出吞入胃中的空氣, 減輕寶寶胃的壓力。 還要特別提醒的是, 寶寶哭鬧,

Advertisiment
特別是劇烈哭鬧時, 不能馬上將乳☆禁☆頭塞入寶寶嘴裡餵奶。 這時哭鬧的寶寶往往會大吸一口氣, 很容易將乳汁吸入氣管, 流入肺裡。 因此最好先哄哄寶寶, 等寶寶安靜後再哺乳。

改善哺乳方式, 寶寶為何還吐

一般說, 輕微漾奶或吐奶在新生兒是比較常見的, 不必緊張, 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治療方法。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 情況會一天天好起來的。 如果寶寶出現嚴重的噴射狀吐奶, 嚴重時奶液從鼻孔流出來, 這時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了。 因為有些寶寶吐奶是疾病引起的, 如吞咽困難、食管畸形、食管功能不全、嚴重齶裂、兔唇等。

還有一種情況是, 寶寶生後3~4周, 逐漸出現經常性吐奶, 一些改善吐奶的方法也無效, 此時家長就要提高警惕,

Advertisiment
要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因為一些先天性疾病像“先天性橫膈疝”(部分胃嵌入胸腔內)和“先天性幽門肥大”, 都會引起比較頑固的吐奶。 這些病是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的。 此外, 寶寶生病如感冒、拉肚子, 或者病毒或細菌侵入胃腸道, 引起胃腸功能異常, 胃脹、胃收縮、消化不良也會引起吐奶和嘔吐, 這都是暫時的, 寶寶的病好了, 這種現象就消失了。

乳汁嗆入寶寶氣管, 流入寶寶的肺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這裡要提醒年輕的媽媽們, 新生兒肺炎和嬰幼兒、大孩子肺炎的症狀是不一樣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 大些的孩子得了肺炎會發熱、咳嗽、氣促、吐痰, 但是新生兒肺炎很少有這些症狀。 新生兒肺炎主要表現為精神不好, 呼吸加快,

Advertisiment
鼻翼扇動, 不愛吃奶, 吐奶或嗆奶, 口唇周圍發青, 吐白沫, 體溫不高或低熱。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新生兒肺炎只要早診斷, 早治療, 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

小編總結:誰能想到, 乳汁——寶寶最佳的食糧, 也會成為寶寶健康的敵人, 給寶寶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嗆奶, 差點要了寶寶的命。 因此, 新爸爸新媽媽在護理新生兒的過程中, 切不可掉以輕心, 馬虎了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