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牙前
從出生開始, 常喂寶寶白開水, 清潔口腔。
寶寶出生後, 每天用軟紗布為他擦洗口腔, 有效預防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
一定要注意餵養器具的消毒。
萌牙期
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過程, 通常沒有明顯的不舒適, 但時常會有一些異常或不適現象。
1.喜歡咬東西
因牙齦常有異常感, 故寶寶常用手指、玩具觸摸或咬嚼, 哺乳時咬乳☆禁☆頭, 或咬硬食, 或將手指放入口內。
Advertisiment
2. 流涎
牙齒萌出時唾液量會增加。 寶寶還沒有吞咽大量唾液的習慣, 便出現了“生理性流涎”。 別擔心, 這種狀況無須治療, 等牙齒萌出了會自然消失。 但媽媽依然需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 及時更換流濕的上衣和圍兜, 不斷提醒寶寶學做吞咽動作。
3. 哭鬧不安
這屬於個別現象。 為了消除牙齒萌出的異樣感覺, 你可以用棉花團或軟紗布沾溫水輕輕拭擦寶寶的口腔, 既有按摩作用, 又有清潔效果, 寶寶也會覺得舒適。
長牙後
用紗布或軟毛刷輕輕擦洗口腔和牙齒
當多顆牙齒萌出後, 媽媽可以用指套刷或軟毛刷為寶寶每天刷牙2次,
Advertisiment
2歲後的寶寶每天要刷兩次牙
這時的寶寶會想自己刷牙, 但手的精細運動能力尚未形成, 不能真正刷乾淨牙齒, 還是需要家長的説明。
餵養不當危害口腔健康
相對於人工餵養, 母乳餵養乳牙患齲病的危險性更低, 所以媽媽儘量爭取母乳餵養哦。
當心奶瓶影響牙頜生長發育
奶瓶是人工餵養的器具, 奶瓶放置過高或過低都可能造成牙頜畸形。 奶瓶餵養時應選用合適的奶嘴, 避免孔洞太大。 奶液不需吸吮就流出會使寶寶咀嚼肌得不到應有的鍛煉, 不利於口頜的正常發育。
媽媽這樣做
·乳牙萌出後, 不要讓寶寶長時間含著裝有甜奶或甜飲料的奶瓶,
Advertisiment
·寶寶1歲後儘量少用奶瓶, 最好用杯子或勺喂寶寶喝甜奶、果汁、蜂蜜水等。
·1歲半到2歲時, 應停止使用奶瓶。 長期用奶瓶餵養, 除了容易發生齲病外, 還將妨礙寶寶咀嚼功能的發育。
避免病菌傳染
唾液是細菌傳播的載體。 媽媽把食物嚼碎喂寶寶, 或者把奶嘴、勺子放到自己嘴裡試溫度的方式都會將口腔中的致病菌傳播給寶寶。
做好餵養器具的消毒工作
奶瓶等餵養器具必須嚴格消毒滅菌, 否則, 細菌帶入嬰兒體內, 容易導致寶寶腹瀉、嘔吐和“鵝口瘡”。 需要注意的是, 消毒後24小時內沒有使用的奶瓶, 再次使用時仍需要重新消毒, 以免滋生細菌。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健康檢查
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後的6個月內,
Advertisiment
(實習編輯:朱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