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術後, 有兩個併發症會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其一是患側上肢水腫, 其二是患側上肢功能障礙。 這兩個併發症如果採取相應措施預防和功能鍛煉, 可以很快得到恢復。
(1)患側上肢水腫的處理和預防:乳腺癌手術後的病人在術後一個月後出現漸進性患側上臂水腫, 並呈進行性加重。 病人述患側肢體有腫脹、沉重感, 活動時出現功能障礙。 出現這種併發症一是因該側上肢靜脈回流不暢, 二是該側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 有人曾較形象地解釋:腋窩淋巴結清掃後, 就等於腋窩的“水池”遭到破壞,
Advertisiment
術後應積極預防患側上肢水腫, 採取相應措施。
①當胸壁創口正常癒合後(約術後2周), 此時就應該開始做患側上肢的活動鍛煉。 鍛煉應從小幅度開始, 以前臂活動為主。 前臂以肘關節為中心, 做伸屈、外展、內旋;手握拳後鬆開活動手指及腕關節, 每天做2次, 每次15分鐘。
②術後第三周, 上臂開始活動, 做平舉、平肩外展、前臂上抬後, 每天逐漸加大幅度, 最後連同前臂一起上舉;雙臂平舉半內收姿態,
Advertisiment
③此外, 每天還可用健側手的拇指與四指分開, 用手指捏壓患側上肢, 從上至下, 從下至上, 反復多次, 每日堅持2次。 在出現水腫前每天進行鍛煉, 水腫會減輕, 堅持3~5個月, 水腫會很快緩解。
(2)患側上肢功能康復鍛煉方法:由於腋窩淋巴結清掃後, 腋窩形成一彎頂形狀, 在皮瓣癒合過程中最易形成瘢痕攣縮, 可嚴重影響患側上肢的功能。 又因為手術(行根治術), 切除了患側胸大肌、胸小肌, 患側上肢的肌肉支撐力減弱, 再由於術後患側上肢疼痛緣故, 故患側上肢不敢活動, 加重腋窩皮瓣的攣縮。 康復後患側上肢活動幅度明顯減低, 加上肌肉“用進廢退”的生物規律, 屆時患側上肢形成傷殘肢體, 這會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心理壓力和日常生活中的不便。
Advertisiment
因此, 為了恢復患側上肢的功能, 刀口拆線後, 在他人幫助下要逐步進行鍛煉, 恢復肢體的功能, 減少腋窩皮瓣瘢痕的攣縮。 在長時間的鍛煉後, 患側上肢功能會逐步恢復。
①術後1周, 助手每天用手指壓捏患者患側肢體, 開始時要輕柔, 從上至下, 從下至上, 反復壓捏, 使該肢體的血液迴圈逐漸恢復到術前, 在壓捏中對肢體肌肉群也是一個鍛煉;除壓捏處, 助手還可用雙手掌把患者上肢夾在其中進行搓揉, 從輕輕搓揉慢慢加大力度, 每次10分鐘, 每天搓揉2次, 此舉可以增強血液迴圈, 不至於使肌肉萎縮。
②術後2周, 開始活動患側上肢的前臂, 可做屈曲、外旋、內收、伸展, 逐漸加大力度,
Advertisiment
③術後4周, 每天將患側上肢盡其可能做上舉動作, 首先是用手自摸頭頂。 隨後逐漸超過頭頂, 最後用手摸到對側耳朵為准。 此項鍛煉, 要循序漸進, 當越過頭頂摸到對側耳朵時, 每天要堅持鍛煉, 直至活動自如為准。 堅持3~5個月, 屆時患側上肢水腫可以緩解, 上肢肌群也不會萎縮。 更重要的是, 同側腋窩瘢痕攣縮也會減輕或消失。
功能鍛煉是一個十分艱巨而痛苦的事, 如果通過功能鍛煉恢復到術前狀態, 將會對提高生活品質大有好處, 心理上也可解除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