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擔心孩子用了不乾淨的東西會出現一些健康問題,力求孩子吃的、用的還有家裡的環境都乾淨整潔, 甚至——沒有細菌, 擦手的濕紙巾也希望是能消毒的, 這樣才放心。 殊不知, 過分使用消毒產品不僅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可能還會因為食入消毒劑而破壞腸道菌群, 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或發生接觸消毒劑導致過敏等問題。
無論是寶寶自己本身還是寶寶的用品, 不一定非要經過消毒這個過程才能達到真正的乾淨, 而一些健康綠色的清潔辦法, 反而對寶寶的健康更有利。 那麼對於寶寶來說,
Advertisiment
寶寶身體的清潔
口腔的清潔方式:喝白開水或用軟布擦拭。 在寶寶小的時候, 在喝完奶以後, 可以喝一點白開水來清潔口腔, 出牙以後就可以通過用牙擦或者牙刷等來清潔口腔, 口腔周圍用濕的軟布或者軟紙擦拭就可以。
但並不建議用消毒濕巾或者口腔清潔棉來清潔口腔。 須知, 消毒濕巾裡含有的消毒劑如果殘留在寶寶口腔周圍, 被寶寶食入, 不僅不利於消化道的健康, 還可能破壞腸道內的正常菌群, 導致腹瀉等問題的發生。
手的清潔方式:用流動的水沖洗。
手的清潔方式:用流動的水沖洗。 清潔手部的最好辦法就是用流動的水沖洗, 如果外出洗手不方便, 可以準備多塊濕潤的小毛巾,
Advertisiment
另外, 給寶寶洗手不必過於頻繁, 一般來說, 只要在寶寶要吃東西以前、便便以後將小手洗乾淨就可以。 如果是從醫院或者遊樂場這種地方回來, 可以用香皂或者洗手液, 但要把皂液或者洗手液沖洗乾淨。
但不建議父母使用消毒紙巾或者免洗洗手液。 飯前便後洗手是為預防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以防病從口入。 用流動的水沖洗乾淨, 就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但也不能隔一會就洗一次, 頻繁給孩子洗手, 不能預防嬰幼兒常患的呼吸道感染, 比如感冒等, 還可能造成寶寶的心理負擔。
Advertisiment
經常可見家長給吸吮手指的嬰兒頻繁擦拭手指。 孩子再次吸吮手指時, 就會將存留於手指上的化學物質吞入消化道內。 反復吞入包括消毒劑在內的化學物質會破壞嬰兒腸道內正常菌群, 不僅可致腸道菌群失調, 還可影響腸道消化吸收功能。
屁屁的清潔方式:用溫水沖洗或者幹布擦拭。 在寶寶小便以後, 可以用軟一點的幹布或者軟紙巾擦乾淨, 大便以後, 用溫水沖洗再用幹的紙巾或者軟布擦乾, 既舒服又乾淨。
但並不建議用消毒紙巾擦拭。 如果寶寶便便完以後, 只是簡單用消毒紙巾擦拭, 那麼消毒紙巾所含的一些化學物質就會殘留在屁屁上面, 有些小寶寶對這些化學物質敏感, 會出現皮膚過敏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小編點評:寶寶的身體各部位有著自己的清潔規矩和避忌, 媽媽最好對其瞭解一二, 避免犯錯, 導致寶寶出現不良的情況, 也能促使媽媽更好的護理好寶寶的衛生情況。
寶寶用品的清潔
奶瓶的清潔方式:用完後立即沖洗、晾乾, 定期用開水煮沸消毒
寶寶喝完奶以後, 建議立即用溫水沖洗奶瓶, 如果放一段時間再沖, 配方粉會凝結在奶瓶壁上, 洗起來比較麻煩。 洗乾淨以後晾曬, “乾燥”是最好的消毒。 此外, 可以定期用開水煮沸消毒奶瓶, 即將奶瓶放入鍋中, 倒入能沒過奶瓶的水, 煮沸以後, 等3~5分鐘, 再將奶瓶清洗乾淨、晾乾。
Advertisiment
但媽媽需注意, 最好不要用奶瓶消毒液消毒奶瓶。 清水沖洗以後, 奶瓶上可能還會殘留一部分細菌, 但是這些細菌有助於腸道正常菌群的建立, 增強寶寶的免疫功能。 過於認真消毒嬰兒奶瓶, 正常腸道菌群建立延遲, 就給白色念珠菌營造了繁殖機會, 容易導致鵝口瘡等疾病的發生。
餐具的清潔方式:溫開水沖洗。
衣服的清潔方式:快洗, 暴曬晾乾。 寶寶的衣物, 如果沒有特殊的污漬, 只是奶漬或者尿漬, 在髒了以後馬上清洗, 基本用清水就能洗乾淨。 如果是比較難洗的污漬, 可以使用嬰兒洗衣液或者肥皂洗滌, 但洗完以後要漂洗徹底。 另外, 嬰兒的衣物要和成人的衣物分開洗, 洗完以後要曬乾, 不要陰乾, 陰乾反而更容易滋生細菌。
此外,寶寶的衣服最好不要用除菌洗衣液洗滌。經過清洗和晾曬的過程,完全可以讓嬰兒的衣服乾淨整潔,沒有必要再用除菌的洗滌液。含有除菌成分的洗滌液如果清洗不徹底,還可能會刺激寶寶的皮膚。
餐具的清潔方式:溫開水沖洗。寶寶的餐具,如果沒有油,只要用溫水沖洗,晾乾即可,如果有油,可以用開水燙洗,大部分的油都會溶掉。少數情況下,若油比較多,可以加入少許洗滌靈,但是要反復沖洗,免得有洗滌靈殘留。
但並不建議媽媽用果蔬餐具消毒液清洗。如果嬰兒接觸的食品和餐具都經過消毒,也就是減少了嬰幼兒接觸正常細菌的機會,表面上容易造成腸道功能異常——腹瀉、消化不良,實際上造成腸道菌群異常,既不利於腸道發育,也不利於免疫系統發育,因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玩具的清潔方式:清水擦洗、晾曬。對塑膠等玩具,建議還是用清水擦洗的方法。毛絨玩具,要常暴曬,並拍打去除毛絨中的灰塵等髒物;對布藝玩具可定時清洗。
最好不要採用消毒劑擦拭。很多父母在談及如何清洗玩具的問題時,很多是採用消毒劑擦拭的方式。這樣孩子玩玩具時,容易通過手或啃咬過程將殘餘消毒劑吃進胃腸道內。
家居環境的清潔方式:經常打掃、擦拭。家裡的廚房、地板、傢俱等只要定期清掃、擦拭、通風,達到乾淨即可。即使家裡有人生病,只要定期開窗通風也沒問題。
但媽媽要切記,不要用消毒劑擦洗、消毒。家中環境越乾淨,特別是使用消毒劑擦洗日常用品或衣物,不僅阻斷嬰幼兒接觸少量細菌,而且消毒劑慢性進入人體還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削弱免疫能力,更易生病。
要知道,凡事應該掌握個“度”。我們既不能生活於污濁髒亂環境中,也不應生活於無菌環境中,而應生活于清潔環境內。家中消毒劑的使用不僅可以影響常態中的微生態平衡,而且還會“磨煉”出抗消毒劑的耐藥細菌,導致微生態環境失調和超級細菌的產生。
而乾淨環境是通過日常擦洗來維持的,不需依賴消毒劑。如果家庭內去除消毒劑,環境將更加綠色。
小編總結:寶寶除了要護理好身體健康外,周圍的生活環境與用具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直接的影響著寶寶的健康,因此,媽媽在這些方面上,也不能大意。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寶寶更加的安全,更加的健康。
此外,寶寶的衣服最好不要用除菌洗衣液洗滌。經過清洗和晾曬的過程,完全可以讓嬰兒的衣服乾淨整潔,沒有必要再用除菌的洗滌液。含有除菌成分的洗滌液如果清洗不徹底,還可能會刺激寶寶的皮膚。
餐具的清潔方式:溫開水沖洗。寶寶的餐具,如果沒有油,只要用溫水沖洗,晾乾即可,如果有油,可以用開水燙洗,大部分的油都會溶掉。少數情況下,若油比較多,可以加入少許洗滌靈,但是要反復沖洗,免得有洗滌靈殘留。
但並不建議媽媽用果蔬餐具消毒液清洗。如果嬰兒接觸的食品和餐具都經過消毒,也就是減少了嬰幼兒接觸正常細菌的機會,表面上容易造成腸道功能異常——腹瀉、消化不良,實際上造成腸道菌群異常,既不利於腸道發育,也不利於免疫系統發育,因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玩具的清潔方式:清水擦洗、晾曬。對塑膠等玩具,建議還是用清水擦洗的方法。毛絨玩具,要常暴曬,並拍打去除毛絨中的灰塵等髒物;對布藝玩具可定時清洗。
最好不要採用消毒劑擦拭。很多父母在談及如何清洗玩具的問題時,很多是採用消毒劑擦拭的方式。這樣孩子玩玩具時,容易通過手或啃咬過程將殘餘消毒劑吃進胃腸道內。
家居環境的清潔方式:經常打掃、擦拭。家裡的廚房、地板、傢俱等只要定期清掃、擦拭、通風,達到乾淨即可。即使家裡有人生病,只要定期開窗通風也沒問題。
但媽媽要切記,不要用消毒劑擦洗、消毒。家中環境越乾淨,特別是使用消毒劑擦洗日常用品或衣物,不僅阻斷嬰幼兒接觸少量細菌,而且消毒劑慢性進入人體還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削弱免疫能力,更易生病。
要知道,凡事應該掌握個“度”。我們既不能生活於污濁髒亂環境中,也不應生活於無菌環境中,而應生活于清潔環境內。家中消毒劑的使用不僅可以影響常態中的微生態平衡,而且還會“磨煉”出抗消毒劑的耐藥細菌,導致微生態環境失調和超級細菌的產生。
而乾淨環境是通過日常擦洗來維持的,不需依賴消毒劑。如果家庭內去除消毒劑,環境將更加綠色。
小編總結:寶寶除了要護理好身體健康外,周圍的生活環境與用具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直接的影響著寶寶的健康,因此,媽媽在這些方面上,也不能大意。良好的生活環境才能讓寶寶更加的安全,更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