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胎生不生:做自己的主人

二胎政策出來以後, 我就經常被問“還要不要再生一個”。 各種媒體也在熱議這個話題, 而被議論的主流人群大都是70後和85前, 這些年齡超過30歲甚至直奔40歲的女人們, 一夜之間開始糾結起來了。 生, 各種現實問題撲面而來;不生, 丈夫和婆婆殷切的眼神讓人倍感壓力。

值得慶賀的是, 隨著網路媒體的發展, 女人們也開始有發聲管道, 各種公眾號和自媒體都曾經發文談論二胎政策的硬傷, 比如缺乏對職場育齡女性的保護條款, 缺少對女性意見的調研等。

這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大進步, 感謝互聯網。

但是對於女人們來說,

Advertisiment
討論歸討論, 現實歸現實。 政策的完善並非一朝一夕, 擺在女人們面前的是非常直接的、無法回避的問題:生, 還是不生?

作為心理諮詢師, 在工作中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 來訪者們面臨魚和熊掌, 不知道如何選擇, 因而糾結難耐。 大多數人在這個時候, 總是盡數每個選擇的利與弊, 把所有想到的好處和壞處都羅列出來, 然後選擇那個好處最多的。

這貌似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因為最大程度上規避了壞處多的那個選項。 但是人們卻沒有想過,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物的發展, 外部環境和人的想法、需要、角色等都會發生變化, 到那時, 好處和壞處都可能變得面目全非。

要不要再生一個孩子, 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大的不可逆的選擇。

Advertisiment
也就是說, 孩子一旦出生了, 你不可能再把它塞回肚子裡。 事實上, 這麼嚴肅的事情, 並不適合用於上述羅列利弊的方法。 對於那些關乎人生走向的生活選擇來說, 人們需要的不是方法, 也不是去詢問專家的意見, 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心, 去問問自己的感受是什麼。

對於有些人來說, 這樣去詢問自己的感覺是令人恐懼的。 因為觸摸到自己真實的感覺, 就意味著可能在自我感覺與外部期待之間產生衝突。 比如女人不想生孩子, 而丈夫卻非常想生。 這個時候她可能擔心如果堅持不生, 會因此影響了婚姻關係, 甚至發生更嚴重的不可控的事情, 比如丈夫跑去和別人生二胎。

此時她們往往深陷自己的焦慮和衝突裡,

Advertisiment
無法看到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而存在的自己, 無法看到婚姻關係具有穩定和彈性的本質, 也無法看到為了避免想像中的離婚而作出生育決定, 未來反而真的會導致離婚。

生活裡大部分的糾結和痛苦, 幾乎都是因為人們沒有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把自己人生的決定權送給了別人, 卻試圖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真的很不科學。 可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 卻常常被忽視和遺忘。

如果能理解到這些, 要不要生二胎的問題, 就好回答多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