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胎知識:頭胎早產二胎風險也很大

頭胎早產二胎風險也很大

近日,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發現, 早產也有習慣性。

胎兒在母體的正常成長時間為40周左右, 不到37周就分娩為早產。 研究人員對於2005~2011年間在加州生育的16多萬名女性的資料進行了分析。 結果發現, 即使首胎只早產幾周的婦女, 生第二胎早產的可能性也要比普通女性高出3倍左右。

研究者考慮了早產的其他風險因素, 如孕期私自用藥,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泌尿道感染等。 但排除這些因素後, 首胎早產的婦女, 無論是自然分娩或是因為醫學問題而被催產, 生二胎時早產的幾率都會增加2~3倍。

Advertisiment
發表在《婦產科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成果建議, 有過早產史的女性在隨後的懷孕期間要進行更嚴密的監測和治療, 以降低早產風險。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的研究成果, 早產是嬰兒死亡的首要原因, 也是孩子患上終身性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 如腦癱、發育遲緩、視覺與聽覺損傷等。

父母必知:早產兒要這樣護理

1、寶寶出生後數日內每天睡眠時間可達20小時左右, 即除哺乳時間外, 基本上處於睡眠狀態。

2、仰臥睡姿可使全身肌肉放鬆, 對新生兒的心臟、胃腸道和膀胱的壓迫最少。 但仰臥時因舌根部放鬆並向後下墜, 會影響呼吸道通暢, 應密切觀察新生兒的睡眠情況。

3、對於側臥睡的寶寶,

Advertisiment
家長應適時調整左右方向, 以免造成偏臉現象。 新生寶寶不提倡俯臥位睡姿, 容易發生意外窒息。

4、建議把寶寶放在搖籃或嬰兒床裡, 床的兩邊要有保護欄。 不要給寶寶穿的、蓋的太厚。

5、嬰兒要在溫暖和舒適的地方睡覺, 睡眠環境的溫度以24℃-25℃, 濕度50%左右為宜。 夜間睡眠時光線不能太過強烈, 儘量營造一個柔和而安靜的環境。

6、搖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震盪, 造成腦組織表面小血管破裂, 輕者發生癲癇、智力低下、肢體癱瘓, 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腦水腫, 腦疝危及生命, 所以不要搖睡。

7、媽媽不要陪睡, 因為媽媽熟睡後不注意就可能壓住寶寶, 造成孩子窒息。

8、3個月內的寶寶存在生理性驚跳現象, 這是由大腦發育未成熟所致的正常現象,

Advertisiment
不需要處理。

9、吃奶量可根據孩子的體重來確定, 一般說來, 每千克體重每天需要150~180毫升, 2.5千克重的嬰兒每天喂350~450毫升就可以了。 餵奶的次數每天7~9次或按需哺乳。

10、不要使早產兒傳染上疾病, 除了專門照料寶寶的人以外, 其他人員不要接近寶寶, 也不要在家餵養小貓小狗, 因為貓狗身上往往帶有病菌。 室內空氣要清新, 常開窗戶通風換氣。

11、由於早產兒機體狀況很弱, 因此不要讓早產兒消耗體力, 不要加重早產兒的心臟負擔, 而保暖和安靜對早產兒顯得更為重要。 冬天要注意保暖, 不要讓風直接吹到寶寶的身上。

12、媽媽在為寶寶授乳、擦身體和換尿布時, 動作要盡可能地敏捷, 輕手輕腳。 例如, 換尿布時不能像對待健康兒那樣握住兩腳向上提,

Advertisiment
而要輕輕地把早產兒的臀部和整個後背向上抬起來, 尿布也不能壓迫身體, 要準備一些窄小、柔軟的尿布才好。

13、早產兒會經常嘔吐。 早產兒易發生紫紺, 就是局部或全身因血液中缺氧, 皮膚和黏膜變成了青色的症狀。 這是早產兒的危險信號, 爸爸媽媽要特別地留心, 如有這種情況, 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千萬不要耽擱。

14、爸爸媽媽中總要有一個人留在能看到早產兒的地方照看寶寶, 以防緊急情況的發生。

15、體重低於2.5千克時, 不要洗澡, 可用食用油每2~3天擦擦嬰兒脖子、腋下、大腿根部等皺褶處。 若體重3千克以上, 每次吃奶達100毫升時, 可與健康新生兒一樣洗澡。

16、剛出院回到家的寶寶, 頭兩三天內, 其每餐的餵食量先維持在醫院時的原量不必增加,

Advertisiment
待適應家裡的環境後再逐漸加量, 因為環境的變遷對嬰兒的影響是蠻大的, 尤其是胃腸的功能。

17、預備必須的裝備:如氧氣筒(機)、抽痰管、餵食管及餵食空針等, 視寶寶出院時的狀況而定, 需於出院前即事先準備。

18、一般采用餐多量少及間斷式的餵食方式。 每喝奶一分鐘, 便將奶瓶抽出口腔, 讓寶寶能平順呼吸約十秒鐘, 然後再繼續餵食, 如此間斷式的餵食, 可減少吐奶發生或呼吸上的壓迫。

19、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及治療:如體格生長、神經運動發育、視聽覺篩查、黃疸、心肺、胃腸消化、大腦超音波、營養諮詢及接受預防注射等。

20、與醫師保持聯繫, 以便隨時諮詢:原來負責照顧寶寶的醫師對其狀況有詳盡的瞭解, 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對寶寶是不利的。

在處置上比較得心應手。如果換別的醫師,對寶寶是不利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