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合群能力?在育兒過程中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分享一起學習, 可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 我們的小寶寶更愛自己玩。 這些不合群的表現不利於孩子身心發展, 為此小編給父母們支招啦, 這五妙招培養孩子合群能力!學起~~~~
處理孩子交往的矛盾, 很多時候, 媽媽能提供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只要不至於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 如果不是孩子主動要求, 不要干預。
妙招一:如何教寶寶分享
1歲多的洋洋在社區公園裡玩, 被鄰居小朋友看上了他手裡的小車。 媽媽要求洋洋“與小朋友們分享”,
Advertisiment
事件分析:
媽媽認為這是在幫助培養孩子“分享”的好習慣, 但兒童心理學發現, 3歲以下的孩子“物權”概念還沒有完全建立, 他們心裡會以為, “東西不在我手上, 那就不是我的東西了。 ”
如果有人一定要你把心愛的鑽石戒指送人你會怎樣?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心頭好拿給別人, 孩子的感覺是類似的——生氣, 害怕, 不理解。 對這個叫做“分享”的遊戲, 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
媽媽幫一幫:
問孩子, “能把這個小車子借給小君玩一下嗎?他會很高興的!”同時跟孩子解釋, “他只是暫時借一下, 一會兒就還給你, 這還是你的小車子。
Advertisiment
但是, 如果這個玩具正好也是他當時最心愛的玩具, 他的反應就跟媽媽碰到別人要借自己的鑽戒一樣, ”不可以!” 媽媽也只能對小君說抱歉了。
妙招二:教寶寶和其他寶寶打交道
院子裡有3個孩子正在玩奧特曼的遊戲。 4歲的松松也想跟他們一起玩, 可明顯這3個孩子並不希望多來一個隊員。 其中一個說:“你不會玩!”媽媽想帶松松離開, 可是松松捨不得走。
事件分析:
那3個孩子的遊戲正如火如荼, 加入新來的孩子意味著“打擾”。 所以他們表現出“排斥, 不耐煩”, 是很自然的, 並不帶有成人理解的“羞辱”。
Advertisiment
對松松來說, 他可以選擇立刻離開, 或者等待機會。 一個心理脆弱的孩子的反應才是立刻離開。 而選擇留下來的孩子, 說明他的內心夠強大。
媽媽幫一幫:
處理孩子交往的矛盾, 很多時候, 媽媽能提供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只要不至於發生嚴重的流血事件, 如果不是孩子主動要求, 不要干預。
我們來看看松松是怎麼辦的。 松松站在3個男孩中的“頭目”身邊, 不吭聲, 但在等待加入的機會。 過了一會, “大古隊長”隨手推了他一下:“你, 去查一下電腦!看看怪獸在哪裡!”松松立刻假裝敲鍵盤,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媽當時把松松拉開, 孩子將喪失一次多麼寶貴的解決社交矛盾的鍛煉機會。 而堅持留下來, 並最終用自己的人際智慧得到了進入集體的機會, 他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多麼大的鼓勵!
妙招三:引導寶寶變開朗
小英在班上是年紀最小的孩子, 而且比較木訥內向。 有時候她會被別的同學戲弄, 比如總有同學把她的橡皮擦鉛筆等文具藏起來, 讓她找不到。
媽媽心疼之下, 這麼教育小英: “以後別理他們了。 ”“如果別人推你, 你就立刻打回來!”慢慢地, 那個被欺負的小英變成了一個“欺負人”的小英。 如果有人不小心得罪了她, 她會一言不發一拳頭打過來,
Advertisiment
事件分析:
媽媽無論什麼樣的情況下, 都應該表揚那些符合社會期望的“好行為”, 比如分享, 比如適當的禮貌;無論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應當提示, 甚至鼓勵孩子“不好的行為”, 比如用攻擊對方, 獨自遊戲、目中無人等, 來處理社交中的問題。
媽媽幫一幫:
媽媽可以通過扮演故事之類的方式, 教給孩子面對某些常見矛盾或者場景時, 相對固定的處理套數。 在類似情景發生時, 孩子能很快地“脫口而出”。
比如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 可以教給孩子一個簡單的三段式:
1.你剛才……(幹了什麼, 比如拿了我正在玩的機器人, 說不跟我玩, 對我尖叫了等等)
2.我覺得……(不高興, 生氣, 很傷心, 等等)
3.我希望你能夠……(把我的機器人還給我, 不要再那麼說了,向我道歉等等)
這樣既沒有指責別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見,還指出了解決矛盾的方法。
妙招四:教寶寶如何不被欺負
2歲半的阿寶所在的小班是個友愛的集體,孩子們都能玩到一塊。可最近班裡的童童突然變得喜歡咬人掐人,而且還特別喜歡“欺負”平時最好的朋友阿寶。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語言發育比較滯後,面對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來提請好朋友注意“我在這兒呢!”或者“我太喜歡你了!”這樣一來同伴小朋友們就遭殃了,阿寶每天都帶著童童的牙印和撓痕回家。
媽媽早就告訴阿寶,”無論如何,你不能動手打人!“忠厚老實的阿寶把這條記得牢牢的,結果總是傻愣愣地站著被小童童掐。
媽媽後來告訴阿寶,“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為那是阿寶在跟她玩呢,兩個孩子一個跑一個追,童童追上了,阿寶還是要被撓一下。
阿寶媽媽再告訴阿寶,“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做!” 可是,事到臨頭,阿寶結結巴巴的,長長的句子還沒說完,就已經被掐得差不多了。
媽媽幫一幫:
最後,阿寶媽媽發現了一個秘訣,簡單直接,特別有效! “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這個不難,本來疼痛時阿寶的第一反應也是尖叫,現在也不用動腦筋轉彎子,只要叫得更大聲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們立刻就能發現發生了什麼事情。媽媽要給孩子制定明確的行為準則: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傷害別人,更要保護自己!
妙招五:教寶寶必要的社交禮儀
娜娜是個小混血兒,走在大街上經常被不認識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臉,誇一句“真是個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這樣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裡,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
媽媽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禮節。我們約定俗成的禮節中其實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資訊,非常有利於增進感情,加深交往。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總是受到大人喜歡和同伴歡迎的。
媽媽幫一幫:
媽媽教給娜娜,如果別人誇你漂亮,是因為別人喜歡你,你很可愛。那麼你就這麼回答“謝謝你,我覺得你也很漂亮!”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被娜娜練得滾瓜爛熟,只要有人誇她,她立刻脫口而出,對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培養孩子合群可以讓孩子遠離自閉症和內向的性格哦!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哦!
不要再那麼說了,向我道歉等等)
這樣既沒有指責別人又表明了自己的意見,還指出了解決矛盾的方法。
妙招四:教寶寶如何不被欺負
2歲半的阿寶所在的小班是個友愛的集體,孩子們都能玩到一塊。可最近班裡的童童突然變得喜歡咬人掐人,而且還特別喜歡“欺負”平時最好的朋友阿寶。童童咬人的原因一是因為她在出大牙,另外童童的語言發育比較滯後,面對最要好的朋友只好用“咬你一口”來提請好朋友注意“我在這兒呢!”或者“我太喜歡你了!”這樣一來同伴小朋友們就遭殃了,阿寶每天都帶著童童的牙印和撓痕回家。
媽媽早就告訴阿寶,”無論如何,你不能動手打人!“忠厚老實的阿寶把這條記得牢牢的,結果總是傻愣愣地站著被小童童掐。
媽媽後來告訴阿寶,“童童打你,你就跑吧!”可是童童以為那是阿寶在跟她玩呢,兩個孩子一個跑一個追,童童追上了,阿寶還是要被撓一下。
阿寶媽媽再告訴阿寶,“如果童童打你,你就告訴他你不喜歡他這樣做!” 可是,事到臨頭,阿寶結結巴巴的,長長的句子還沒說完,就已經被掐得差不多了。
媽媽幫一幫:
最後,阿寶媽媽發現了一個秘訣,簡單直接,特別有效! “再有人打你,你就尖叫!”這個不難,本來疼痛時阿寶的第一反應也是尖叫,現在也不用動腦筋轉彎子,只要叫得更大聲就行了!一尖叫,吸引了大人的注意力,他們立刻就能發現發生了什麼事情。媽媽要給孩子制定明確的行為準則: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傷害別人,更要保護自己!
妙招五:教寶寶必要的社交禮儀
娜娜是個小混血兒,走在大街上經常被不認識的阿姨阿婆拉住,摸摸小臉,誇一句“真是個漂亮的孩子!”娜娜碰到這樣的情景,常常就呆在了那裡,不知道如何接下去。
事件分析:
媽媽要教育孩子必要的社交禮節。我們約定俗成的禮節中其實包含了尊重、理解、友善等等資訊,非常有利於增進感情,加深交往。一個彬彬有禮的孩子總是受到大人喜歡和同伴歡迎的。
媽媽幫一幫:
媽媽教給娜娜,如果別人誇你漂亮,是因為別人喜歡你,你很可愛。那麼你就這麼回答“謝謝你,我覺得你也很漂亮!” 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被娜娜練得滾瓜爛熟,只要有人誇她,她立刻脫口而出,對方就更加笑得一朵花了。
育兒小編溫馨提示:培養孩子合群可以讓孩子遠離自閉症和內向的性格哦!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