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招教你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第一招 幫助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一個孩子放學回來告訴你:今天在學校有同學打我!

他父親很有技巧地回答:還好嗎?有同學打你, 所以你很委屈?

這個回答不但説明孩子辨認自己的情緒狀態, 還帶來兩個天大的好處:

首先, 孩子可以從中明瞭, 接下來要處理的, 是自己的情緒, 而不是那個對方。

其次, 孩子可以從中學會換位思考的能力。 這次挨打, 心裡難受, 以後就知道了, 若去打別人, 別人也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關鍵點:明白自己情緒的原因, 厘清自己的需求辨識情緒, 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 因為情緒看不見摸不著,

Advertisiment
當它在我的身體裡起伏的時候, 卻又無比真實。 情緒經常突如其來, 我不知道它是什麼, 不知道原因, 也不知道該怎麼對待它。

小朋友經常籠統地用“不高興”來代表大部分的負向情緒。 其實一個“不高興”之下有很多種不同的情緒。 隨著孩子的成長, 情緒這棵樹上的枝葉更會不斷生長分化。 “挫敗”“失望”“焦慮”“緊張”“擔心”“嫉妒”“懊惱”“內疚”……不同的情緒擁有不同的名字, 也對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

如果孩子能夠辨別自己的情緒, 明白自己情緒的原因, 就更容易掌握它們。 孩子對情緒的描述和表達也會更加清晰。 一個能夠對信賴的成人述說“我的朋友做得很好, 我為他高興, 但也有點嫉妒”的孩子, 相比只能夠皺著眉頭說“我不高興”的孩子,

Advertisiment
更易於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和需要的説明。

情緒辨識的意義還在於厘清自己真正的需求。 有些孩子說, “他們不跟我玩, 我很生氣。 ”接著出現攻擊或者退縮的反應。 其實, 懷有期待而被拒絕的時候, 是我的願望落空了, 我會感到失望。 這個時候, 真實的需求是——我希望進入遊戲。 而生氣是一個人受到攻擊時典型的情緒反應, 孩子因為被拒絕而生氣, 很可能是把拒絕當做了對自我的否定和攻擊。 如果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理解, “這一次的拒絕只是代表現在他們不同意, 不代表永久的拒絕, 更不代表朋友不喜歡你, 如果你願意, 可以再一次爭取。 你願意和媽媽討論一下有什麼辦法來說服朋友嗎?”這樣的梳理之下,

Advertisiment
孩子就有機會走入一個更合理的情緒處理通道, 也有機會滿足自己真實的需要。

第二招 幫助孩子管理負面情緒

37歲的方先生帶著愛人和5歲的兒子樂樂去給爺爺掃墓。 擦拭墓碑時, 突然聽到兒子哭著說, “爺爺, 我最討厭爸爸說我娘娘腔了, 媽媽說他也不聽, 你能不能教訓下你兒子啊?”兒子越哭越傷心, 方先生有點哭笑不得, 很多時候, 孩子都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突然的大發脾氣、哭鬧不止。

其實, 就連大人都會時常有負面情緒, 更何況孩子呢?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 讓孩子能夠正確處理、把握好自己的感情, 而如果不能讓孩子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 可能會留下很嚴重的“後遺症”,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在未來遇到不如意之事時, 很容易就製造和助長壓力和負面情緒, 進而影響孩子的發揮。 所以, 對於家長來說, 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孩子的這些負面情緒。

關鍵點:三部曲讓孩子“情緒排毒”父母先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說“老是這麼不懂事”是一種否認-面對孩子的歇斯底里, 家長極有可能會訓話:“為什麼老是這麼不懂事?”其實, 這樣說等於否認了孩子的不良情緒。 這樣做非但不會使孩子負面情緒消失, 反而會助長孩子的壓抑和否認, 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因為, 面對憤怒的父母, 孩子不僅要承受自己的負面情緒, 還要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雙重負擔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更加難以解脫。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就要允許孩子自由表達。

Advertisiment

教會孩子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傷心、懊悔都是正常的-不要擔心孩子害怕或傷心、流淚, 如孩子心愛的東西壞了會有難過的情緒產生, 這時媽媽最忌諱的是說“我早跟你說過了, 你就是不聽, 你看, 現在知錯了吧”。 對此類狀況, 媽媽應該做的是傾聽和同情, 告訴孩子, 自己也曾為一個玩具摔壞而傷心, 不過, 有時壞了就壞了, 也許做任何事情都是於事無補了, 可以傷心, 可以懊悔。 因為不僅你有這樣的體會, 隔壁姐姐丟了一隻寵物狗, 也是這樣的心情。

合理釋放、轉化負面情緒-如何釋放負面情緒?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 可以有幾種簡單的發洩方式。 如哭泣, 是緩解不良情緒的好方法, 不僅可以釋放壓力, 也可以增強免疫力。 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著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發洩出來。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像滿足孩子的願望”。

其實,這位家長的孩子的表現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具體表現為:缺乏信心、低成就動機和對自己的評價較低等。自信心較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挫折時往往承受能力較差,其實這也是孩子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關鍵點:幫助孩子樹立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父母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不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比如:有愛心,懂禮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告訴孩子“你能行”-缺乏自信的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已經在心裡建立了消極的自我預言,即“我是沒用的”,“我很沒信心”等,這種心理讓孩子越來越不敢嘗試新的事物,越來越沒有信心。因此,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忽視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在孩子表現出自信的時候及時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淡化“我無能”的心理,樹立起“我也行”的心理。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讓他們在學業之外,培養其他的興趣與愛好,讓他們接觸更廣闊的人群,這些都能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爸爸媽媽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心理學家塞奇斯對爸爸媽媽們說:“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讚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

第四招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態度期中考試考完幾個星期了,一位元媽媽這樣記錄下來了自己孩子的成績,“說實話,這次考得不好,特別是語文。但孩子的看法還是很積極的,他說老師們的課都上得很好;就是語文課上有些活動讓他小緊張;數學老師的課上得很棒,如果能多讓他們自己演練一下更好......在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環境下,還能有一顆樂觀的心,我很高興。”

這位媽媽的想法是正確的,樂觀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世間有好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才是至關重要的。樂觀是看世界的一種方式,事情已經如此了,高興也罷,傷心也罷,它都不能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只是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樂觀能夠讓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成功。

關鍵點:言傳身教,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營造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境-樂觀建立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上。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要保持樂觀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家長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

教會孩子正向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

第五招 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我兒子上初一,但從上學開始,他就幾乎沒有朋友,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那天飯後我們出來散步,看到社區花園裡好多孩子在嘻笑打鬧,我隨口問了一句:‘你在班裡有哪幾個好朋友?’他說了一句讓我很詫異、很難受的話:‘媽媽我好孤單,一個朋友都沒有。’”這時,這位媽媽才意識到孩子的交友問題,回想起孩子除了每週末跟堂哥在一起玩玩遊戲,聽聽音樂外,幾乎很少聽見孩子在我面前提他的同學和朋友,更別提跟朋友出去玩了。我回想起還有一次,發現他甚至跟一個汽車模型說得熱火朝天,還自問自答。

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他會把內心的需求用另外的方式發洩出來。有時他會因得不到同伴的認可而不自信;有時會因得不到同伴的友愛和支持而嫉妒別人的友誼;有時孩子會因沒有朋友而遠離人群;有時孩子不想上學,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關鍵點:鼓勵孩子學會分享,觀察別人的需求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鼓勵孩子學會分享-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孩子人際關係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並在之後立刻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再如大喊大叫、運動等,只要把孩子的身體調動起來,內心的苦悶也會隨著肢體的一舉一動逐漸被發洩出來。而轉化負面情緒則是對家長、孩子更高的要求。凡事往積極方面想,一個很有效的方法是“借想像滿足孩子的願望”。

其實,這位家長的孩子的表現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得性無助”,具體表現為:缺乏信心、低成就動機和對自己的評價較低等。自信心較低的孩子在面對挑戰、挫折時往往承受能力較差,其實這也是孩子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關鍵點:幫助孩子樹立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尊重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父母可以坐下來,寫下孩子值得欣賞的優點,而這些優點不是孩子和別人比較的成果,而是孩子他本身所具有的人格特質,比如:有愛心,懂禮貌……並非“每次都名列前茅”等建立在比較之上的結果。多鼓勵和肯定孩子,讓他對自己有合適的自信,會讓他的情商能力大幅度提高。

告訴孩子“你能行”-缺乏自信的孩子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已經在心裡建立了消極的自我預言,即“我是沒用的”,“我很沒信心”等,這種心理讓孩子越來越不敢嘗試新的事物,越來越沒有信心。因此,爸爸媽媽在平時的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忽視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在孩子表現出自信的時候及時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淡化“我無能”的心理,樹立起“我也行”的心理。父母可以多鼓勵孩子參加課外活動,讓他們在學業之外,培養其他的興趣與愛好,讓他們接觸更廣闊的人群,這些都能增進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允許孩子犯錯誤-爸爸媽媽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心理學家塞奇斯對爸爸媽媽們說:“從犯過失的痛苦中走出來,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過失不放,應該去讚揚孩子們嘗試活動的努力和勇氣。”

第四招 培養孩子樂觀積極的態度期中考試考完幾個星期了,一位元媽媽這樣記錄下來了自己孩子的成績,“說實話,這次考得不好,特別是語文。但孩子的看法還是很積極的,他說老師們的課都上得很好;就是語文課上有些活動讓他小緊張;數學老師的課上得很棒,如果能多讓他們自己演練一下更好......在一個典型的應試教育環境下,還能有一顆樂觀的心,我很高興。”

這位媽媽的想法是正確的,樂觀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世間有好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左右的,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才是至關重要的。樂觀是看世界的一種方式,事情已經如此了,高興也罷,傷心也罷,它都不能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只是看世界的方式。尤其是在挫折面前,樂觀能夠讓人更好地活下去,直到成功。

關鍵點:言傳身教,幫助孩子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營造一個樂觀而溫馨的家庭環境-樂觀建立在一定的安全感之上。家庭的氣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父母要保持樂觀情緒-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家長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父母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做法。

教會孩子正向看問題-為了幫助孩子學會看到事情的優點面,父母親應常常用正向發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考,比如“今天認識的這個新同學,你覺得他有什麼優點?”而在碰到挫折時,爸媽不該說:“你今天怎麼回事,表現得一塌糊塗。”而該用:“這次可能讓你自己失望了,那你覺得有沒有什麼值得肯定的部分呢?”

第五招 培養孩子的人際互動能力“我兒子上初一,但從上學開始,他就幾乎沒有朋友,常常一個人獨來獨往。那天飯後我們出來散步,看到社區花園裡好多孩子在嘻笑打鬧,我隨口問了一句:‘你在班裡有哪幾個好朋友?’他說了一句讓我很詫異、很難受的話:‘媽媽我好孤單,一個朋友都沒有。’”這時,這位媽媽才意識到孩子的交友問題,回想起孩子除了每週末跟堂哥在一起玩玩遊戲,聽聽音樂外,幾乎很少聽見孩子在我面前提他的同學和朋友,更別提跟朋友出去玩了。我回想起還有一次,發現他甚至跟一個汽車模型說得熱火朝天,還自問自答。

而沒有朋友的孩子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他會把內心的需求用另外的方式發洩出來。有時他會因得不到同伴的認可而不自信;有時會因得不到同伴的友愛和支持而嫉妒別人的友誼;有時孩子會因沒有朋友而遠離人群;有時孩子不想上學,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關鍵點:鼓勵孩子學會分享,觀察別人的需求多安排機會,歡迎孩子的玩伴來到家裡和孩子一起玩--重視情商的父母親在孩子參加這些團體活動時,該觀察的是,孩子在和別人的互動當中,他是主動和他人說話?還是害羞不開口?當別人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是什麼反應?而萬一與他人發生矛盾,他又是如何回應的?

鼓勵孩子學會分享-有些父母親在孩子的派對中,只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注意力的焦點,而錯失了培養孩子人際關係能力的良機。真正高情商的家長,則會鼓勵孩子去招呼大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東西。

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提供協助-多鼓勵孩子觀察別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並在之後立刻給予他及時的表揚,如此一來,孩子就能夠培養出團隊意識及協作能力。日後無論對工作還是生活,皆會大有助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