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讓寶寶不再害怕打針

對於不少小孩來說, 打針都是童年中的噩夢, 以至於有的孩子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就哭, 提到“打針”兩個字都會害怕, 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打防疫針又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所以孩子再害怕針也要打, 每次打針都是孩子嚎啕大人心焦, 在這裡專家要教給您五個讓孩子不怕打針的小妙招, 幫助孩子過了“打針關”。

第一招:轉移孩子注意力

你可以想辦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讓他轉過頭不要看著針頭, 或者讓他看別的小朋友很勇敢, 或者醫院牆上佈置的卡通圖畫等, 家長還可以帶一個寶寶平時不玩的玩具,

Advertisiment
這時候拿給他玩, 這樣能有效減輕寶寶的痛感;你平靜、有力的撫慰也能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第二招:傳遞給寶寶勇敢的正面期望

可以這樣對他說:“你是最個勇敢的寶寶, 爸爸媽媽最喜歡勇敢的寶寶了。 寶寶打針的時候都不哭, 對不對?”父母強誘導性的、正面的語氣往往能夠激發寶寶自我控制的能力, 努力讓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第三招:營造寶寶熟悉的場景

寶寶去打針時, 最好爸爸媽媽雙方都一起去, 爸爸媽媽和寶寶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家庭, 所有寶寶依戀的物件都在場, 會讓寶寶從心理上獲得支持和安全。 有的寶寶到不管哪裡都要帶上心愛的玩具(如布娃娃、小熊等), 這時候不妨也帶在寶寶身邊,

Advertisiment
那也是寶寶自我認知的一部分, 能起到安撫他的情緒的作用。 這一點對於年齡小一點的寶寶更適用。

第四招:提高寶寶的理性認識

因為生病本身是一種很不舒服的體驗, 而打針可以幫助寶寶解脫出來。 你可以告訴寶寶:“生病了很難受, 打過針之後病就會好了!”從而緩解寶寶對打針的排斥和恐懼。

第五招:認可疼痛的感覺

寶寶打針的時候, 很多家長總愛對寶寶說:“不疼不疼。 ”但是, 家長在說“不疼不疼”的時候, 作為小寶寶, 他內心會產生很大的矛盾感, 他會想:分明就是很疼很疼, 媽媽為什麼非要說不疼呢?這種矛盾感可能會妨礙寶寶對外在世界產生信任。 家長可以事先說:“打針可能有點疼, 但是能忍受, 寶寶是勇敢的好孩子哦。

Advertisiment

第六招:事先和醫生進行交流

告訴醫生寶寶的興趣點, 以便在打針時和寶寶進行交流。 雖然醫生和寶寶並不熟悉, 可是來自陌生人尤其是醫生的誇獎非常有用。 在寶寶自我形象的確立中, 他會覺得非常自豪:“連醫生阿姨都說我勇敢呢!”從而抵擋打針帶來的痛苦。

總結:在針對小寶寶打針的時候, 家長需要調動自己對孩子心理的所有體察和認同, 幫助孩子從對打針的恐懼中解脫出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