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前, 就已經發展了神奇的數量能力。 辨別“大和小”、“多和少”是一種本能, 不是“後天”學習得來的, 卻是“天生”就會的。
嬰兒出生沒多久, 當它剛學會集中焦點專注看某樣東西時, 常常看到一張大臉在眼前晃動, 不久嬰兒就知道, 那張很大的臉是“媽媽”, 那張臉成為嬰兒眼中的宇宙核心。 嬰兒意識中的大小概念開始醒來, 緊接著, 嬰兒注意到周圍晃動的影像和靜止的物體, 大部分都都比自己的尺寸還要大許多。
當嬰兒喝了一些牛奶, 還感到餓的時候, 會大聲哭泣, 代表它知道這次的牛奶量太少了。
Advertisiment
嬰兒哭的時候, 如果沒有人及時撫慰, 它就會意識到自己哭太小聲沒人聽見, 他拉開喉嚨, 越哭越大聲, 直到有人聽見為止。 它知道自己可以控制音量的大小聲, 也可以改變多(飽)或少(餓)的狀況。
大小和多少, 是嬰兒出生沒多久就會醒來的概念。 人天生知道三種量:
大中小:跟自己的尺寸差不多, 比自己大, 比自己小。
剛好、太多、太少:剛好是自己需要的量, 比自己需要的少, 比自己需要的多。
超過這三種量, 就要進入數量命名的範圍。 人類的社會用說話的聲音和書寫的符號來命名, 而剛生下來的小孩不會說話, 也不會寫字, 不懂數學符號,
Advertisiment
小孩不懂的是數學的表達方式, 並不是不懂數學的內容, 正如前文所言數學的意識是天生的。 心理學家作過一個有趣的實驗:把兩張卡片擺在嬰兒眼前, 一張上面有一個大紅點, 另一張上面有兩個大紅點。 嬰兒注視這兩張卡片時, 很明顯地表情不一樣, 它不停地輪換瞧瞧第一張卡片, 瞧瞧第二張卡片。 換句話說, 嬰兒已經能夠辨識出兩張卡片不同, 一張的點多、另一張點少。
與此相關的新聞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據印度媒體9月21日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日前公佈了一個驚人的研究發現, 5歲的兒童都是天生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