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歲前立下這五個規矩,讓孩子受益終身!

飯桌上, 當大人們拿起筷子, 5歲的小男孩大聲說:“等等……我喜歡這個!”隨後將喜愛的烤雞端到自己面前, 還將不喜歡的蘿蔔炒肉用筷子推到遠處。 小男孩的媽媽只是抬頭看了一眼, 便繼續跟旁人聊天, 眼神似乎在告訴同桌的人:“小孩子嘛, 天真活潑一點沒關係!”

但這個媽媽似乎不知道, 無視別人存在的孩子是沒規矩, 通過打攪別人而釋放天性的孩子是粗野。 放任孩子無規矩地玩耍, 孩子將無視別人的存在, 這就是我們說的缺乏同理心。

精神學家認為, 五歲前的孩子應該建立一些規矩, 對於哪些事情能做,

Advertisiment
哪些事情不能做有個基本的認識, 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下面5個規矩。

1、培養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孩子就像個心靈“失聰”的傢伙, 當他們粗野地冒犯到旁人時, 卻沒有愧疚感, 這就是缺乏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孩子, 他們行動前都會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打攪到別人, 讓孩子建立同理心的前提是父母要能體會到孩子的感受, 當嘗試理解他人的這種習慣養成後, 孩子的同理心就會建立了。

2、改善孩子交往技能技巧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面闖禍, 而嚇唬孩子, 讓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外受欺負、怕吃虧、學壞, 因此把孩子關在家中。

然而, 讓孩子懂得社交, 作為父母就應該創設外出活動和與人交往的條件,

Advertisiment
鼓勵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玩耍, 在交往中自然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3、自己收拾東西, 學會哪裡拿的東西放回哪裡

有很多家長, 特別是老一輩人, 總覺得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而且孩子也不會收拾, 弄亂了就順手幫孩子撿起來, 收拾好, 每次都溺愛的說, 沒關係, 我來吧。 其實這樣是很不對的, 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是將來掃天下的基礎, 畢竟“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4、懂得分享

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但建議讓孩子懂得主動分享。 分享是美德, 也是孩子人際交往的潤滑劑。 分享玩具、分享零食, 跟其他孩子玩耍, 將更容易獲得玩伴和友誼。 當然沒有任何孩子天生懂得分享, 需要大人在適當的時機跟孩子說:“跟XX一起玩會更有趣呢!”引導孩子接受分享、認可分享。

Advertisiment

5、人跟人是平等的, 你不是小公主也不是小王子

給孩子建立排序的規矩, 家裡的所有成員是平等的, 所以, 無論做什麼事情, 吃飯還是睡覺或者說話, 都是有規矩的, 不能造成一種, 他什麼事都得第一個的惡習, 否則孩子會養成嚴重的公主病王子病, 這樣對他以後的人生都有惡劣的影響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我們作為家長的諄諄誘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