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種常見的物理退燒法

正常新生兒肛溫在36.2度-37.8度之間, 腋下溫度在36度-37度之間;新生兒肛溫超過37.8度, 腋溫超過37度, 即為發熱。

近日, 關於小兒退燒藥不良反應的爭論此起彼伏, 吃吧, 擔心有不良反應, 不吃吧, 難道讓寶寶一直燒著?俗話說:“是藥三分毒”。 不少兒科醫生建議:38.5°以下的小兒退燒, 首選方法並不是退燒藥, 而是“物理退燒”。 那麼, 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叫做“物理退燒”?

五種常見的物理退燒法

專家表示:“物理退燒法”是一種統稱, 指服用藥物退燒以外的方法, 包括酒精擦拭、冰塊冷敷等。 這些方法無需服用藥物, 而且大多可以就地取材,

Advertisiment
很適合居家使用, 對於發燒溫度低於38.5°以下的寶寶都適用。 下面為您介紹5種最為常見的物理退燒法:

1、35%酒精擦浴

酒精能擴張血管, 蒸發時會帶走大量熱量, 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 準備75%的酒精100毫升, 加溫水等量, 保持溫度在27~37攝氏度左右, 不能過冷, 否則會引起肌肉收縮, 致使熱度又回升。 酒精擦浴時, 用小毛巾從寶寶頸部開始擦拭, 從上往下擦, 以拍擦方式進行, 腋 窩、腹股溝處體表大動脈和血管豐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膚微微發紅, 有利於降溫。 注意寶寶胸口、腹部、腳底不要擦, 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2、溫水洗澡

洗澡能幫助散熱。 如果寶寶發燒時精神狀態較好, 可以多洗澡, 水溫調節在27~37攝氏度。 注意不要給寶寶洗熱水澡,

Advertisiment
否則易引起全身血管擴張、增加耗氧, 容易導致缺血缺氧, 加重病情。

3、熱水泡腳

泡腳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緩解不適。 寶寶發燒時泡腳的另一妙處在於能幫助降溫。 泡腳可以用足盆或小桶, 倒入2/3盆水, 水溫要略高於平時, 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 以寶寶能適應為標準。 泡腳時媽媽撫搓寶寶的兩小腳丫, 既使血管擴張, 又能減輕發燒帶來的不適感。

4、冰袋冷敷

可以去商店購買化學冰袋, 使用時放冰箱冷凍, 由凝膠狀態變成固體後取出, 包上毛巾敷在寶寶頭頂、前額、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 可以反復使用。 也可以家庭自製冰袋:用一次性醫用矽膠手套裝水打結放冷凍櫃, 凍成固體後取用。 如果覺得冰塊太冰的話, 可以在冰袋半冰半水的狀態就取出,

Advertisiment
包上毛巾給寶寶冷敷。

5、冰枕

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 既舒服效果又好。 去醫院買個冰袋(不是熱水袋)。 把冰塊倒入盆裡, 敲成小塊, 用水沖去棱角, 裝入冰袋, 加入50~100毫升水, 不要裝滿, 2/3滿就可以, 排淨空氣, 夾緊袋口, 包上布或毛巾放在寶寶頭頸下當枕頭。 待冰塊融化可重新更換, 很快寶寶的體溫會降下來。

小提示:物理退燒雖然簡便易行, 沒有副作用, 但是一定要記得, 只能用於發燒38.5°的寶寶哦。 對於高燒超過38.5°的寶寶, 或者有發熱驚厥史的寶寶, 一定要記得及時上醫院兒科, 由專業醫師診斷。

小編總結:小兒發燒一般要在體溫39度高燒以後才用退燒藥, 但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高燒時應首先採用物理降溫方法,

Advertisiment
一般不打退燒針, 不吃退燒藥, 以免發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