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五種情況堅決對孩子說“不”

一天, 兩歲半的淙淙發現了一個打火機。 於是, 他也學著爸爸的樣子, 自己扳弄打火機的小轉輪, 剛巧從廚房裡出來的媽媽看到了, 嚇得她沖過來, 一下子搶過打火機。 淙淙見好玩的東西被搶走了, 就哇哇大哭起來……

本來下了班就著急買菜做飯、一大堆的事要做, 孩子一哭, 媽媽非常心煩, 一臉為難。 “寶寶太小, 還不懂事!這打也不是, 罵也不是, 可怎麼辦呢?”

同樣的事情, 勃勃的媽媽說:“就是揍, 讓他記著, 看他下次再敢玩不!”

3歲以前, 孩子真的“不懂事”嗎?對待這個階段的孩子, 如何採用正確的方法拒絕, 同時又避免對孩子造成情感上的傷害呢?

Advertisiment

專家表示:這就要求父母根據孩子的不同情緒來區分對待。 讓你的孩子瞭解某些特定的動作是你所能忍受的極限, 這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列情況之一, 就一定要明確地對孩子說“不”。

處境危險

孩子做某些危險事情的時候, 必須阻止他——無論他玩得多麼開心。

如果孩子沒有馬上做出反應, 很可能是因為他們還不太理解“不”就是要躲避危險的意思。 這時候, 你可以用一些短語讓他們知道在做的事情危險。 比如“哎呀!”或者“燙!”

遇到危險情況, 你一定要立即做出反應, 如果孩子對簡短的詞彙還沒什麼反應, 就要用生氣的表情, 誇張、明顯的肢體語言表示:“惹我生氣了, 後果會很嚴重。

Advertisiment
”引起孩子的強烈注意。  

傷害別人

3歲以下的小孩常常用一些自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比如說, 當他們生氣的時候, 踢或咬人。 他們不知道這樣給別人帶來什麼不好, 他們所知道的就是, 在他們生氣或者遭受失敗的時候, 這個(踢或咬)會使他們感覺好一點。

阻止他這樣做的同時最好是先撫慰他的憤怒。 握住他的手臂並且說類似的話:“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不要又踢又咬你會弄傷人的!”你應該要他用吻或者道歉來解決。

大發脾氣

孩子到了3歲, 智力已經接近成人的60%、70%了, 大腦發育基本成型, 對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在需要洗手的時候, 他無原由地亂發脾氣不洗, 類似的事情一定要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壞脾氣基本是父母的不良教育方法養成的,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張道龍說:“正是我們自己教會了孩子如何對付我們。 ”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不應該以暴制暴, 而應該四兩撥千斤, 用行動告訴他:你發脾氣, 我不會滿足你, 只有你用正常的方法, 我才會滿足你。

調皮搗蛋

兒童心理學家發現:很多孩子調皮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 這個時候, 就要

求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只有瞭解了孩子內心的需求, 知道孩子是因為渴望大人更多的愛, 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該如何在說“不”的同時, 給予他所需要的更多關注、更多愛。

搶別人玩具

如果孩子想要別人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你應該怎麼做呢?堅決地讓他把玩具還給玩具的主人。 這樣做當然不容易可以借鑒的方法之一是分散孩子的精力讓他把注意力先轉移到別的他更感興趣的事上然後, 你應該和他解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玩具可以借給別人玩但需要去“借”而不是“搶”。

專家觀點:

從發展心理學角度, 孩子的一生中要經歷兩次心理反抗期, 第一次在兩歲後就可能出現。 父母對孩子要有原則, 但2、3歲的孩子畢竟不是成人, 過多的道理是不合適的, 因為大腦發育沒到那個程度, 母親可以利用孩子對他的依賴, 用語言及非語言的表現讓孩子感覺到“拒絕”, 例如“媽媽生氣了。 ”要告訴他“你這樣做我不喜歡。 ”心理健康要從0歲抓起,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多種問題都跟父母有關, 解決孩子的問題, 重要的是解決父母問題。 (張純, 華夏心理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社會心理學家、兒童心理學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