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水火不相容”, 因為水怕火的煎熬, 火怕被水熄滅。 但這只是矛盾的一個方面, 在某些情況下, 水火尚有共濟的時候。 如在自然界, 正因為有太陽的火熱, 才有水液的蒸發, 雨露的滋潤, 萬物的生長。 也正因為有水氣的限制, 太陽的火熱才得以收斂。 在燒飯時, 由於水和火的協同作用, 才能做出可口的飯菜。 同樣, 在人體內因為有水和火的協調作用, 才能維持人正常的生命活動。 這些情況均說明, 水火還有相容的時候。
水和火既是陰陽的徵兆, 又是“五行”中的兩種物質, 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相互資生和相互制約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所謂“五行”, 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是古人為了說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 它認為, 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構成的。 根據五行學說可以歸納一切事物的屬性。 例如:一切條達動搖的現象皆屬木, 一切炎上灼熱的現象皆屬火, 一切寒冷潤下的現象皆屬水, 一切清肅, 收斂的現象皆屬金, 一切渾厚穩定的現象皆屬土。
五行學說運用到醫學上來, 大約也是始於春秋戰國時代。 五行的基本規律主要是相生, 相克、相乘、相侮。
相生, 是相互資生、促進的意思。 它們的順序是: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Advertisiment
以上是說的五行之間的正常關係。
相乘, 是乘虛侵襲的意思, 也就是克伐太過的情況。 順序同於相克。 相侮, 是恃強淩弱的意思, 就是反克。 其順序是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以上是屬於反常的情況。
五行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臟, 以生克乘侮說明五臟之間的生理、病理關係, 並根據這種理論, 分析病證, 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按照五行學說, 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
在生理情況下, 如肝木能資生心火(木生火)而制約脾土(木克土), 脾土能資生肺金(土生金)而制約腎水(土克水)。
在病理情況下, 如肝木太強,
Advertisiment
在治療上, 如屬於肝木乘脾土的, 可用扶土抑木法, 屬於肝木侮肺金的, 可用瀉木清金法, 屬於脾土不生肺金的, 用培土生金法, 屬於腎水侮脾土的, 用培土制水法。 等等。
小編總結:我們不能機械地以五行來看待各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我們要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靈活應用, 讓寶寶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