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交往合作啟蒙——家庭教育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指出:在生活、學習、游戲中使幼兒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 初步了解并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 體驗并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

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 因而, 豐富幼兒的社會經驗, 培養他們了解他人情感和需要的能力, 解決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如同伴之間的糾紛)的能力, 培養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 發展幼兒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是至關重要的。 >>>探索培養幼兒交往的途徑

家庭教育示例

1.媽媽為孩子作榜樣(大班)

依依和晴晴倆是一對好朋友,

Advertisiment
她們經常在一起玩, 互相贈送一些小玩具等。 但一會兒贈送一會兒又要收回, 經常吵架, 引起了兩家媽媽的重視。 她們很支持孩子的交往行為, 也經常在一起交流家教的經驗, 還互相借閱圖書。 晴晴的媽媽在醫院工作, 有時雙休日不休息, 他們就商定, 讓晴晴在依依家一起過雙休日。 在兩家媽媽的教育引導下, 依依和晴晴吵架次數日漸減少了, 成了好朋友。

評析: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生沖突時, 家長應保持良好的心態, 引導孩子如何解決交往中的問題。

本示例中2位媽媽的教育理念相當正確, 她們認識到孩子交往協作的重要性, 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作了良好的表率。 這是增進孩子人際關系的重要一步, 有大人的支持,
Advertisiment
孩子在交往中更自信了。 大班的孩子交往合作的意識增強, 但家中缺少玩伴, 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 教育資源的互動利用, 是培養幼兒交往合作能力, 體驗人與人相互協作的重要和快樂的良好途徑。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隨機抓住一些交往機會, 鼓勵孩子交往。 也可與班內其他家長保持聯系, 鼓勵孩子去同伴家串門, 與同伴分享家里的玩具和圖書等。 或者主動邀請孩子的朋友來家里做客、結伴出游。 家長應多與幼兒園教師溝通, 在與教師的溝通中可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 以便家園配合, 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家長應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2.豆豆、圓圓和好了(中, 大班)

有一次, 圓圓到隔壁鄰居豆豆姐姐家玩,
Advertisiment
可不一會兒就哭喪著臉回來了, 嘴里嘀咕著:“小氣鬼, 我的娃娃也不給她玩。 ”媽媽詢問后知道, 原來, 由于圓圓碰壞了豆豆心愛娃娃的蝴蝶結, 所以, 豆豆不再給圓圓抱娃娃了。


媽媽對圓圓說:“弄壞姐姐的東西, 是你不好, 應該跟姐姐道歉。 ”還叫圓圓把自己的娃娃帶去給姐姐玩。 而豆豆說:“圓圓不懂事, 總是弄壞我的東西。 以后不要她來我家玩了。 ”豆豆的媽媽也出面勸說:“你是姐姐應該讓著點妹妹, 她已經跟你道歉了, 要原諒她才對。 ”

經過媽媽的勸解, 兩人和好了, 又玩起了娃娃家游戲, 豆豆做媽媽, 圓圓做孩子, 瞧, “媽媽”像模像樣地給“孩子”講起了故事, 還教“孩子”畫畫。 她們又在一起玩最喜歡的游戲了。 >>>怎樣讓孩子學會交往


評析:三口之家是當今主要的社會形態。

Advertisiment
當孩子離開學校回到家中時, 缺少玩伴是普遍現象。 這示例中, 圓圓和豆豆不是同年齡的孩子, 但由于家長良好的鄰里關系, 使她們有機會在一起玩。 當孩子交往受挫時, 家長要給予正確的引導, 使孩子克服自我中心化, 解決矛盾。 家長的言談舉止是孩子的榜樣, 對鄰居的孩子要抱有一顆寬容待人的心, 心胸豁達, 有氣度, 不過于計較和追究細節。 久而久之, 這種文明修養就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了寬容待人, 會更積極主動地與鄰居交往。

與鄰居交往是促進孩子社會化發展的良好途徑。 孩子在影響玩伴的同時, 也接受著玩伴的影響, 這種雙向互動的教育是其他各種教育所無法替代的。
Advertisiment
  >>>大方說“你好”, 開始交往

編輯:芯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