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如何面對孩子交往困難
場景:在外是老虎
“戴那頂黃色帽子去幼稚園。
” 媽媽對孩子說。
“不,
我喜歡紅的。
” 孩子表示反對意見。
“不行,
只有你一個人戴紅色的。
”媽媽堅持。
在媽媽的堅持下,
孩子只好戴著不喜歡的黃色帽子去了幼稚園。
他發現另一個小朋友戴著紅帽子,
就為難起他來,
並且帶領著其他小朋友一起欺負他。
分 析:
孩子終於聽了媽媽的話,
勉強戴著黃帽子去幼稚園了。
可是內心非常不滿,
所以他用媽媽的方式開始為難起小朋友來了。
顯而易見,
孩子的心理是前後自相矛盾的。
這是感情在作祟,
Advertisiment
為媽媽支招:
媽媽那種因為只有你與眾不同, 所以不許戴的理由是錯誤的。 服裝也好, 隨身帶的用品也好, 要根據個人愛好而定, 要承認這種自由。 當然, 出於預防交通事故的目的, 要求孩子戴黃帽子的規定例外。 遇到這種情況, 家長必須耐心說明理由, 讓他聽明白, 想得通。 當孩子毫無理由地被強求保持一致的時候, 就會找別的孩子發洩他的不滿。 這是孩子欺負人的一種類型, 應該引起家長注意。
場景:在外是豆腐
“你真是個窩囊廢!”媽媽向受了欺負的孩子說。 “……”孩子不吭聲。 “人家打了你, 你就應該打他。 ”媽媽更生氣了, 不禁吼起來。 可是, 無論媽媽怎麼說, 孩子都低著頭, 一聲不響。
Advertisiment
分 析:
受欺負的孩子有兩種表現。 一種是回到家裡向媽媽訴苦:昨天小強對我如何;今天阿義對我如何。 這種類型的孩子, 多半不是真正受欺負的孩子。 也就是說, 從客觀上看, 他不是受欺負的對象, 有一點小事, 他就覺得受了欺負。 另一種類型是真正受欺負的孩子—他雖然有時也向家長訴苦, 但更多的是表現出愁眉苦臉、垂頭喪氣的神態。
為媽媽支招:
孩子被欺負, 大多數發生在幼稚園, 家長看到的時候很少。 因此, 家長能夠照顧到的範圍是有限的。 請留心下述兩種情況:對第一種類型的孩子, 不要認為他是受欺負的孩子, 為他擔心, 把他關在家裡自己帶他玩, 這些做法都會產生反效果。 對於這種孩子, 應該改變平時“溫室裡的花朵”的教育方法,
Advertisiment
場景:在家是老虎, 在外是豆腐
“你在幼稚園說話要大聲些。 ”媽媽對寶寶說。 “是大聲的嘛。 ”寶寶有些不滿意地嘟呐。 “撒謊, 老師都告訴我了。 ”“……”媽媽很苦惱。 她不明白, 在家裡聲音洪亮的孩子, 到了幼稚園怎麼就成了“小綿羊”?
分 析:
“我想大聲講話, 可怎麼也說不出來。 也想玩個痛快, 可就是不行。 ”這就是孩子的心情。 問題在於這種現象只出現在幼稚園。 一回到家, 他說話的聲音大了, 身體也運轉自如了。 為什麼在幼稚園和在家有這麼大的不同呢?這是因為孩子對幼稚園集體生活的心理壓力
Advertisiment
太敏感,
有一種壓抑感。
也就是說,
由於緊張,
身體各方面的功能都受到抑制。
在家裡沒有壓力,
身體裡的能量當然就能自由地釋放出來了。
為媽媽支招:
媽媽首先要停止對孩子的鼓勵和催促,
否則,
不僅沒有效果,
還會產生相反的作用。
因為幼稚園集體生活形成的心理壓力不是孩子對抗得了的,
所以孩子應該做的就是培養他對這種集體生活的承受力。
具體做法是和幼稚園的老師商量,
請他們協助找出一個性格老實、內向,
以及具有“在家是老虎,
在外是豆腐”這種傾向的孩子,
把他的家長介紹給你,
讓這兩個孩子互相往來。
今天在這家吃點心,
明天在那家洗澡,
讓他們生活、遊戲在一起。
Advertisiment
相關閱讀>>>同伴交往——讓孩子學會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