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參治大病 用錯堪比砒霜

人參的功效

“人參殺人無罪, 大黃救人無功”, 是指世人喜進溫補而忌攻下的用藥心理, 提示我們滋補類的中藥應慎用, 不然補身不成反傷身。

1、人參味甘、微苦, 性微溫, 歸脾、肺、心、腎經, 氣雄體潤, 升多於降;具有補氣固脫, 健脾益肺, 甯心益智, 養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參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脫液所致元氣欲脫, 神疲脈微;脾氣不足之食少倦怠, 嘔吐泄瀉;肺氣虛弱之氣短喘促, 咳嗽無力;心氣虛衰之失眠多夢, 驚悸健忘, 體虛多汗;津虧之口渴, 消渴;血虛之萎黃, 眩暈;腎虛陽萎, 尿頻, 氣虛外感。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

Advertisiment
滋補之風漸漸盛行, 人參、冬蟲夏草、鹿茸、阿膠等名貴中藥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傳所謂的功效, 似乎把進補與養生間畫上了等號。

溫補之藥並非人人適宜。 中醫還有“虛不受補”、“六腑以通為補”等說法。 對於進補不當的危害, 古人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如清代學者莫文泉在《研經言·用藥論二》中指出, “凡藥能補虛者, 皆能留邪……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 ”

清代醫家龍繪堂在《蠢子醫》中也指出, “世人皆說補益好, 豈知補益不當殊難了。 ”清代名醫鄭欽安更是說得透徹:“病之當服, 附子、大黃、砒霜是至寶;病之不當服, (人)參(黃)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身體健康者若過服人參非但無益于健康, 而且會招致疾病。 尤其是嬰幼兒、少年兒童、血氣方剛的青壯年,

Advertisiment
更不可盲目服用人參。 身患瘡、疥、癰或咽喉腫痛者, 服用人參後可能導致瘡毒大發、經久不愈等嚴重後果。

大黃這類攻下威力比較強的中藥也絕非洪水猛獸, 大黃瀉熱通便、破積行淤、解毒止痛的功效被歷代名醫所稱道。 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 很多醫家巧用大黃妙手回春。 所以, 該補的時候補, 該瀉的時候還是要瀉。

人參的做法大全

1、紅棗人參湯

原料:紅棗20枚、人參9克、海米、雞蛋1個、香油各10克、植物油、鹽、蔥、香菜各少許。

做法:

將紅棗去核, 洗淨;人參洗淨, 切成薄片, 待用;鍋置火上, 加適量清水, 用旺火煮沸, 放入紅棗、人參片, 鍋加蓋煮2小時即成。

2、人參胡桃湯

原料:人參3克, 胡桃肉3枚。

做法:

取人參3克, 胡桃肉3枚, 煎湯服之;每日一次, 連用5~7天。

Advertisiment

3、蓮參粥

原料:人參10克, 蓮子15克, 粳米50克, 白糖適量。

做法:

人參用水浸潤, 切成薄片;蓮子水發, 去心;粳米淘洗乾淨;鍋置火上, 加適量清水、蓮子、粳米, 用旺火燒沸, 放入人參片, 改用文火煮熟, 加入白糖調味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