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人格培養要從小抓起

人格培養要從小抓起

身體的發育指身高和體重的增長, 這是顯而易見的。 孩子日長夜大, 身體的各種器官、系統也逐漸發育成熟。 生☆禁☆殖☆禁☆器官在童稚時期(10歲以前)幾乎沒有什么進展, 而在10歲以后青少年期才迅速發展。 神經系統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大腦是神經系統的重要部分, 其發育對兒童心理發展極為重要。 出生時新生兒的腦重量為390克左右, 第一年腦重量增加最快, 3歲時, 發展到900-1000克, 相當于成人腦重量的75%。 心理活動也有相應的發展。


兒童的成長包括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 成長中的兒童在各年齡階段身心都有較大變化。

Advertisiment


語言的發展:

八九個月嬰兒開始能聽懂簡單詞語。 例如, 成人一邊招手, 一邊說“再見”, 同時另一人把著孩子的手, 讓他被動地招手, 經過多次重復訓練, 孩子就在這一詞的聲音和動作之間建立了暫時的聯系。 先是看到別人的招手, 說“再見”時, 他會主動招手, 以后, 則不需動作, 只要聽到“再見”這個詞, 就會主動招手。 1歲左右的嬰兒能聽懂的詞有10-20個, 而最先學會的詞通常是“媽”。 因為媽媽和他接觸最多, 是最親近的人, 同時, “媽媽”一詞發音較容易, 成人常以“媽媽”這個詞開始教孩子說話。 1-3歲時, 兒童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發展, 首先是理解語言的能力大大加強, 繼而學會單詞、簡單句, 直到能用語言作為社會交際工具。

Advertisiment
在正常教育條件下, 2歲左右的孩子能說出簡短的句子, 例如“我要吃糖”、“媽媽好”、“我和哥哥玩”等。 3歲的詞匯量已達1000個左右, 句子結構也逐漸完整。 這時兒童喜歡與人交談, 愛聽童話故事, 并能理解內容。


情緒和個性的發展:1歲的嬰兒已有恐懼、憤怒、厭惡、快樂、依戀和怯生等情緒表現。 整個嬰幼兒時期的情感表現最大特點是沖動、易變、外露。 年齡越小, 這一特點就突出。 例如, 一個二三歲的孩子, 如果心愛的玩具就同伴搶走, 會立即放聲大哭, 或者邊哭邊搶, 在短時間內, 完全聽不進勸告, 只有把玩具還給他, 才能停止哭泣。 此時, 情緒極不穩定, 常常喜怒無常, 或易哭易笑。 嬰幼兒依戀母親, 一旦分離, 則易產生焦慮。 在父母長輩的呵護下,

Advertisiment
嬰幼兒會產生滿足感, 促發群體意識的形成, 增強了依戀情緒, 這是兒童早期社會性和情緒發展的中心。 依戀通常有利于兒童心理的發展, 而失去依戀產生的焦慮體驗將影響其成長和早期教養, 應將嬰幼兒時期的失去父母依戀的焦慮體驗減少到最低限度, 使孩子感到舒適、安全。 嬰幼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意大利著名兒童教育家蒙太梭利認為, “兒童出生后頭三年的發展, 重要程度超過了其一生中勞動保險任何階段……。 ”隨著年齡增長, 人格逐漸形成和完善, 可塑性越來越小。


認知能力的發展:2-3歲的兒童感知覺漸趨精細, 能辨別黃、紅、藍等基本顏色, 能辨別上下、遠近、室內室外、白天黑夜等, 掌握了一定的空間、時間概念。

Advertisiment
“注意”和“記憶”不斷發展、豐富, 能短暫集中注意于某一事物, 能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完成一些簡單任務, 如坐下, 自己吃飯等。 此時, 記憶多為自然記憶, 能記一些兒歌或簡短的故事, 但不持久、易忘, 故需經常練習和強化。 2-3歲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觀性, 常根據直覺來行動, 思維比較簡單, 常常在行動中進行, 例如, 問孩子怎樣才能把桌上的湯匙拿下來, 他并不回答你, 而是馬上跑過去拿。 幼兒能對事物作簡單分類和概括, 知道這是布娃娃, 那是小汽車, 哪些是能吃的東西, 哪些是玩具, 但還不能根據事物的本質特征來作概括, 因些對抽象的名詞概念, 還不能理解接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