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成為人, 是因為大腦中有自製力中樞
“人的心”是在大腦裡
以前人們認為心是在胸腔裡( 心臟 )的, 現在也有人確信這點。 其實, 正確地說, 人的心是在大腦裡的。 在腦細胞的電子的、化學的作用下, 人的心才得以形成。
科學地研究腦的活動的學問叫做“認知神經科學”, 最近也簡單地稱之為“腦科學”。
布萊士 ・ 帕斯卡( Blaise Pascal, 1623~1662 )曾經說過:“人類是思考的蘆葦。 ”不知道他為什麼把人比喻成蘆葦, 但是人確實會思考, 那是因為大腦可以思考。 思考的結果, 有的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是大腦的功勞。 當然, 制定冷酷的殺人計畫的也是大腦。
Advertisiment
不能這麼想。 獲得諾貝爾獎的是人, 犯殺人罪的也是人。 這是規則。 腦和人的行動是不可分割的一對, 只是將腦拿出來表彰或者懲罰都是不可能的。
這個腦和“人的心”的關係, 對現在的“認知神經科學”( 腦科學 )來說, 要想弄明白也是很困難的。 因為無論腦的活動狀況成像多麼好, 人在想些什麼卻是弄不明白的。
心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人的心, 是什麼東西呢?”突然這麼問, 誰都會覺得困惑。 但是, 科學的回答卻是簡單明快的。 所謂心, 是很多的記憶集中在一起的“記憶集合體”, 也就是“我的記憶”。 如果沒有了記憶, 也沒有昨天和明天, 也不會有喜歡和厭惡。
Advertisiment
人類有兩個心
不過, 你知道麼, 人的“記憶”是有兩種的。
記憶有兩種, 那麼“人的心”也有兩種。
其中一個是人類之所以採取衝動行為的根源的“情動相關記憶”。 以前也把它稱作本能。 這是由“大腦邊緣系”保管的天生的記憶。
還有一種是人類誕生以後學習而獲得的“智慧和理性相關記憶”, 這是由只有人類才有的“大腦新皮質”來保管的記憶。
人類的大腦裡有這兩種記憶( 心 ), 由於被保管的地方不同, 就上演了複雜的各種各樣的人類悲喜劇。
大腦中永不休止的人與動物的糾葛
剛出生的小馬駒很快就可以站起來, 去吸食母親的奶。
Advertisiment
這種本能的生理欲求, 有為了生存而具備的“食欲”, 為了留下子孫而具備的“性☆禁☆欲”, 還有睡覺的“睡眠欲”。 另外, 有人侵入自己的地盤, 要與來犯之敵戰鬥的“戰鬥衝動”, 發情期多個雄性為爭奪一個雌性而爭的“嫉妒心”, 遇到強敵逃跑的“逃跑衝動”等等, 有很多很多。
本能的衝動, 人類也毫無例外地通過DNA從太古的祖先那裡代代繼承了這一點。 這也是人類系統地從動物進化來的證據。
比如, 大家都有的“嫉妒”的感情即是如此。 這是圍繞一個雌性,
Advertisiment
這個遺傳信息被直接輸入了人類的“大腦邊緣系”, 現在也沒有被刪除。 所以, 無論誰的心中都會有“嫉妒”。
作為衝動傳下來的記憶, 也就是遺傳信息( DNA )被保管於腦的表面稍微靠裡的“大腦邊緣系”。 這個場所是“衝動的中樞”, 智慧水準在猴子以下。
這個“大腦邊緣系”被不安、憤怒、愛憎、仇恨和嫉妒等負面的野性的粗暴感情所支配, 也是立即發出衝動的以爭鬥為目的的“攻擊行為”命令的中樞。
Advertisiment
在弱肉強食, 適者生存的嚴酷自然中, 為了生存必須時刻與敵人, 以及侵入自己地盤的對手戰鬥, 否則自己就會面臨險境。
這些在憤怒、仇恨、嫉妒等野性的粗暴感情支配下的“戰鬥衝動”及“攻擊衝動”也被裝入人腦, 作為DNA記憶保存下來。 人類雖然進化成了高等動物, 但是人腦的構造中還有很多是野生動物時代的東西, 它們有很多被保留了下來。
於是, 在“人腦的理性”和“動物腦的衝動”之間, 各種問題糾纏不休, 反反復複。
人之所以成為人, 是因為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
人類從誕生到成長的過程中與動物不同, 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無論如何都需要解決。
那就是動物性的“大腦邊緣系”和人類的“大腦新皮質”的主導權爭奪問題。 也可以說,在人腦中有場戰爭,到底是動物性的衝動取勝呢,還是人類的智慧和理性取勝。
這個糾葛自從人腦中不同的地方產生了“衝動中樞”和“理性中樞”以後,就永遠存在,揮之不去。
具體來說,就是大腦邊緣系的悲觀、粗暴的感情與大腦新皮質的積極、智慧的理性發生衝突,這時候怎樣用大腦新皮質的智慧或理性來控制大腦邊緣系的憤怒、仇恨、嫉妒等野性☆禁☆感情支配的攻擊行為呢?那就是要用“自我抑制力”,即“可以控制自己感情”的自我抑制系統。這個系統的完成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條件。
隱藏著自我抑制力的中樞――“眼窩前額皮質”
最近我們明白了,對“自我抑制力”起到特別重要作用的是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明確了這一點的是我後邊講到的美國的腦研究者,他們的研究成果都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重要致詞採用了。
由於“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大腦新皮質”的理性命令傳達到“大腦邊緣系”,抑制憤怒、仇恨、嫉妒等情緒的爆發,控制自己不要有直接的暴力行動。
更重要的是“大腦新皮質”和“大腦邊緣系”之間,沒有直接發揮抑制作用的突觸( 神經接合 ),所有的控制頻道都是只經由這個“眼窩前額皮質”的頻道( 神經接合 )。
這個事實表明,如果“眼窩前額皮質”發育不夠成熟,或者損壞嚴重的話,即使“大腦新皮質”的智慧和理性再完美,也不能控制“大腦邊緣系”的“暴走”( 感情的爆發 )。也就是說,將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人們認為這個“眼窩前額皮質”是抑制衝動的攻擊行為的“自我抑制力( 自製力 )的中樞”。
“眼窩前額皮質”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和“動輒發脾氣的孩子”的異常行為密切相關。
“眼窩前額皮質”的重要作用
“眼窩前額皮質”不僅有自我抑制力這個重要作用,還有其他一些關係到較高級精神活動的作用,這是最近才知道的。具體如下:
1. 自製力
2. 共情能力
3. 共鳴能力
4. 建設性解決事情的能力
5. 與臉部表情的關係
自製力
自製力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抑制自己的感情”。關於這點我已經做過說明,下面我概括說說其他的作用,由此大家會明白腦的構造與“動輒發脾氣孩子”性格的重要關係。
共情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程度與共情水準的高低也有關係。所謂共情就是“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對方,並且同化之”。
簡單地說,看見受傷的人,會想“啊,一定很疼的”,看見失去親人的人會想“肯定很難過的”,就是這種懷有與對方同樣感情的能力。
如果不能共情,就不會理解對方的心情,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那就不會成為體貼別人的溫柔孩子。
眼窩前額皮質如果不發達,就會非常自我中心,不體貼別人,如果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樣,也不考慮對方的心情而突然大發脾氣。
共鳴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程度與共鳴能力也有關係。所謂共鳴,就是“對對方的感情或主張,自己也幾乎是懷著一樣的感受或理解”。
別人跟你說什麼重要的事情時,如果你沒有覺得“是的啊”“這麼說來真的是那樣”這種相同感受的共鳴,那對方說什麼你也不理解,也不會有協調和合作。這是關係到交流的最根本的問題。
眼窩前額皮質不發達的話,別人說什麼都會覺得“跟我沒關係啊”,不予以接受。父母說的話,學校老師說的話都聽不進去。從一開始就認為“跟我沒關係”加以否定的話,說明缺乏共鳴能力。
沒有共鳴的能力,在家庭、學校、社會等集體生活中就會產生很大障礙。因為無法與周圍的人共鳴,相互之間無法交流。
沒有共鳴的能力,就不會遵守法律和規則,就會滿不在乎地偷摩托車,小偷小摸,也不遵守校規。他們認為別人制定的法律或規則“完全跟我沒關係”。
建設性解決事情的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與能否建設性地解決問題也有關係。碰到自己討厭的或者棘手的事情時,想辦法和平地積極解決,這是正常人的反應。
如果一個人的眼窩前額皮質是脆弱的,就無法做到。比如當有自己不喜歡的事時,首先會用暴力,採取破壞性行動。而且一般不會有長性,急躁不安,不擅長統籌安排,草率行事等,缺點非常明顯。有時會顯現出漠不關心,毫無感動,無辨別能力等消極的性格。更會無視全域,只拘泥於某一點,頑固不化。這些都是影響“建設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因。
與臉部表情的關係
臉部的表情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眼窩前額皮質發達,與別人交流時會眼睛放光,說話的時候一直注視對方的眼睛,努力集中精力理解對方談話的內容,理解了談話內容以後產生共鳴,臉部表情生動活潑。
眼窩前額皮質脆弱的孩子,眼睛沒有光,跟他說話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斷定他是否理解談話內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不明白他在想什麼。雖然如此,但是他的智力水準未必低。
遇到眼窩前額皮質脆弱的孩子,誰都會有這種困惑――為什麼“表情與智慧游離”,“智慧與行動游離”。我將在下一章中詳細解說眼窩前額皮質的發育情況。
也可以說,在人腦中有場戰爭,到底是動物性的衝動取勝呢,還是人類的智慧和理性取勝。這個糾葛自從人腦中不同的地方產生了“衝動中樞”和“理性中樞”以後,就永遠存在,揮之不去。
具體來說,就是大腦邊緣系的悲觀、粗暴的感情與大腦新皮質的積極、智慧的理性發生衝突,這時候怎樣用大腦新皮質的智慧或理性來控制大腦邊緣系的憤怒、仇恨、嫉妒等野性☆禁☆感情支配的攻擊行為呢?那就是要用“自我抑制力”,即“可以控制自己感情”的自我抑制系統。這個系統的完成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條件。
隱藏著自我抑制力的中樞――“眼窩前額皮質”
最近我們明白了,對“自我抑制力”起到特別重要作用的是前額區的一部分“眼窩前額皮質”。明確了這一點的是我後邊講到的美國的腦研究者,他們的研究成果都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重要致詞採用了。
由於“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大腦新皮質”的理性命令傳達到“大腦邊緣系”,抑制憤怒、仇恨、嫉妒等情緒的爆發,控制自己不要有直接的暴力行動。
更重要的是“大腦新皮質”和“大腦邊緣系”之間,沒有直接發揮抑制作用的突觸( 神經接合 ),所有的控制頻道都是只經由這個“眼窩前額皮質”的頻道( 神經接合 )。
這個事實表明,如果“眼窩前額皮質”發育不夠成熟,或者損壞嚴重的話,即使“大腦新皮質”的智慧和理性再完美,也不能控制“大腦邊緣系”的“暴走”( 感情的爆發 )。也就是說,將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人們認為這個“眼窩前額皮質”是抑制衝動的攻擊行為的“自我抑制力( 自製力 )的中樞”。
“眼窩前額皮質”還有其他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和“動輒發脾氣的孩子”的異常行為密切相關。
“眼窩前額皮質”的重要作用
“眼窩前額皮質”不僅有自我抑制力這個重要作用,還有其他一些關係到較高級精神活動的作用,這是最近才知道的。具體如下:
1. 自製力
2. 共情能力
3. 共鳴能力
4. 建設性解決事情的能力
5. 與臉部表情的關係
自製力
自製力最大的問題就是“能否抑制自己的感情”。關於這點我已經做過說明,下面我概括說說其他的作用,由此大家會明白腦的構造與“動輒發脾氣孩子”性格的重要關係。
共情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程度與共情水準的高低也有關係。所謂共情就是“將自己的感情投射到對方,並且同化之”。
簡單地說,看見受傷的人,會想“啊,一定很疼的”,看見失去親人的人會想“肯定很難過的”,就是這種懷有與對方同樣感情的能力。
如果不能共情,就不會理解對方的心情,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那就不會成為體貼別人的溫柔孩子。
眼窩前額皮質如果不發達,就會非常自我中心,不體貼別人,如果事情不像自己想的那樣,也不考慮對方的心情而突然大發脾氣。
共鳴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的發達程度與共鳴能力也有關係。所謂共鳴,就是“對對方的感情或主張,自己也幾乎是懷著一樣的感受或理解”。
別人跟你說什麼重要的事情時,如果你沒有覺得“是的啊”“這麼說來真的是那樣”這種相同感受的共鳴,那對方說什麼你也不理解,也不會有協調和合作。這是關係到交流的最根本的問題。
眼窩前額皮質不發達的話,別人說什麼都會覺得“跟我沒關係啊”,不予以接受。父母說的話,學校老師說的話都聽不進去。從一開始就認為“跟我沒關係”加以否定的話,說明缺乏共鳴能力。
沒有共鳴的能力,在家庭、學校、社會等集體生活中就會產生很大障礙。因為無法與周圍的人共鳴,相互之間無法交流。
沒有共鳴的能力,就不會遵守法律和規則,就會滿不在乎地偷摩托車,小偷小摸,也不遵守校規。他們認為別人制定的法律或規則“完全跟我沒關係”。
建設性解決事情的能力
眼窩前額皮質與能否建設性地解決問題也有關係。碰到自己討厭的或者棘手的事情時,想辦法和平地積極解決,這是正常人的反應。
如果一個人的眼窩前額皮質是脆弱的,就無法做到。比如當有自己不喜歡的事時,首先會用暴力,採取破壞性行動。而且一般不會有長性,急躁不安,不擅長統籌安排,草率行事等,缺點非常明顯。有時會顯現出漠不關心,毫無感動,無辨別能力等消極的性格。更會無視全域,只拘泥於某一點,頑固不化。這些都是影響“建設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要因。
與臉部表情的關係
臉部的表情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眼窩前額皮質發達,與別人交流時會眼睛放光,說話的時候一直注視對方的眼睛,努力集中精力理解對方談話的內容,理解了談話內容以後產生共鳴,臉部表情生動活潑。
眼窩前額皮質脆弱的孩子,眼睛沒有光,跟他說話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斷定他是否理解談話內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不明白他在想什麼。雖然如此,但是他的智力水準未必低。
遇到眼窩前額皮質脆弱的孩子,誰都會有這種困惑――為什麼“表情與智慧游離”,“智慧與行動游離”。我將在下一章中詳細解說眼窩前額皮質的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