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人際交往的初始方式——肢體語言

寶寶由於還不能很好的掌握口頭語言, 這就造成父母和孩子的交流有一定困難。 但寶寶還有肢體語言, 這可真算是救命稻草。 有研究表明:一場完整的交流, 肢體語言占70%的作用, 語言占30%。 在寶寶學會說話前, 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表達能力來順利傳遞資訊, 只能靠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的一些想法和意願。

年輕媽媽常常因為搞不清寶寶究竟有些什麼需求, 而在小嬰兒面前顯得驚慌失措或者束手無策。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嬰兒什麼都不懂, 但最新的研究表明, 嬰兒天生就具備思維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寶寶什麼時候用肢體語言交往

寶寶有初步的模仿能力是在6月以後, 開始用肢體語言交往。 寶寶在7-9個月肢體語言期, 能用體態表達意見, 不但有表情、有動作、有時還發出聲音。 會同人打招呼, 能表示要或者不要, 表達謝謝、再見等, 還能用食指表示“我1歲啦”或者“要1個”。

肢體語言:寶寶人際交往的初始方式

寶寶的人際交往首先體現在寶寶與媽媽的交往, 而肢體語言是寶寶開始學習人際交往技能的最初方式。

寶寶6個月的時候就會張開雙臂、身體撲向親人, 尋求親人的摟抱。 而當陌生人想要抱他時, 寶寶會轉頭將臉避開。 7-8個月時, 寶寶會以拍手和笑臉表示高興, 點頭表示謝謝, 搖頭表示拒絕。 9-10個月時, 寶寶會用小手指向自己想要的物品,

Advertisiment
或者用手勢來表達自己的其他想法。 11-12個月的寶寶除了體態語言外, 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簡單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既然肢體語言是如此重要, 父母肯定就會很關心孩子的發展。 但每個寶寶的發展狀況不盡相同, 個體間也存在很大的差異。 父母不能以其他兒童的發展情況為參照來衡量自己的孩子。 這樣, 只會給孩子學習製造心理障礙。 年輕的父母應該掌握一些可靠簡易的方法及時瞭解寶寶的語言發育狀況, 以便及時的給有語言障礙的孩子就醫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