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的皮膚表現有哪些

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者的皮膚表現高達90%。 許多患者可有多種皮膚損害, 而且症狀和表現較一般患者重。 皮損可分三大類:感染, 炎症性皮膚病和腫瘤。 有的皮損可以作為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在某一階段的標記。

(1)急性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皮疹: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原發性☆禁☆感染者伴有皮疹和黏膜疹。 皮疹多為斑疹和丘疹, 可為幾個或數百個, 2—5毫米大小, 不融合, 伴瘙癢, 常見於軀幹、面部和上肢。 可出現脫屑和玫瑰樣皮疹, 偶有出血和壞死, 與梅毒疹相似。

(2)口腔毛狀黏膜白斑:約20%愛滋病患者伴發。

Advertisiment
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特異性相當高, 表現為稍隆起的白膜, 表面呈毛狀, 可查出EB病毒、皰疹病毒等。

(3)脂溢性皮疹:發生率為20%-80%, 為HIV感染最初表現, 較正常人嚴重, 黃色油膩性堆積成片, 雙頰或顴部呈紅斑狼瘡樣蝶形皮疹。

(4)銀屑病:發生率約5cYo, 可作為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直發特徵, 也是預後差的標誌之一。

(5)毛細血管擴張症:幾乎所有人類免疫性缺陷病毒感染者中均可見到。 毛細血管擴張呈新月狀, 在上胸、肩、鎖骨區多見, 常伴有輕度和彌漫性散在紅斑。

(6)卡波濟肉瘤:皮膚開始為粉紅色斑疹, 常與皮紋方向一致, 以後顏色變暗, 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塊, 最後變為出血性皮疹和結節。 常見於軀幹、四肢、鼻尖、口腔黏膜等處。

Advertisiment

(7)各種感染:包括帶狀皰疹、單純皰疹、巨細胞病毒感染、尖銳濕疣、口腔念珠菌感染、酸性膿疤性毛囊炎、分枝桿菌感染、桿菌性血管瘤病、結痂疥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