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性別發育之謎

筆者把人類性別的概念細分為六種:

①基因性別, 也稱遺傳性別, 即通常認為的女性性染色體是XX, 男性的是XY;

②生理性別, 主要指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內外生☆禁☆殖☆禁☆器官, 以及性激素和內分泌狀態;

③腦性別, 是指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腦結構和功能特點;

④認識(心理)性別, 指對自已性身份的認識, 認識性別應與生理性別相一致;

⑤性取向性別, 指自己對性物件性別的認識和心理定勢;

⑥社會(行動)性別, 指性角色和性行為的男女性別的差異。

人類的性別有一個發育的過程, 基因性別、腦性另和生理性別的發育需要一定的性激素環境,

Advertisiment
而認識性別、性取向性別及行為性別的發育除與前三種性別發育的生理基礎密切相關外, 更與後天成長的環境和教育條件緊密相關。

六種性別發育都與人的生理和心理發育同步進行。 研究證明, 兒童的認識性別和性取向性別發育在4歲前有, 甚至早在2.4歲即已定勢, 4歲以後再想改變孩子的性別認識和性取向的性別定勢已經是十分困難或幾乎不可能。

研究表明, 兒童的正確認識性別, 性取向性別和行為性別的發育必須是在雙性別的環境中, 在孩子和兩種不同性別成員的相互關係中, 在孩子與異性性別的不斷比較中, 逐步發育並成熟起來。

可見以父母雙性別為主體的家庭性別環境, 和以父母關係和父母角色影響為主體的家庭性別影響力,

Advertisiment
是影響孩子性別認識和性取向性別定勢的最重要因素。 可以說正是父母雙性別和雙性別影響力對孩子的性別發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洛倫茨做了著名的小鵝孵化試驗和其它動物行為的觀察, 證明動物出生以後在一定的時間內是認母(或者是認妻)的敏感期, 前者也稱為“認母印刻”, 動物能把這個時間出現在它視野內的活動物體確認為自已的母親, 以後便無法改變。 人類的幼兒有相對敏感期, 在敏感期內父母與孩子的密切接觸和同時施加的性別影響, 對孩子的性別發育自然至關重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