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顱內出血與老年人腦溢血在病理上相似, 是顱內血管破裂所引起的疾病。 在異常生產時, 如頭與骨盆大小不相稱、急產、鐘位產、不恰當的胎頭吸引成產鉗助產等, 都可因過度牽拉及搜擊兒頭, 引起顱內血管破裂, 導致顱內出血。

也可因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發生空息、缺敏、影響到血管運動中樞, 使顱內血管增加滲透性、血液從血管中溢出而引起顱內出血。 一切在產前、產程中和產後可以引起胎兒或新生兒缺氧、缺血的因素都可導致顱內出血, 早產兒多見。 因胎兒頭過大、頭盆不稱、急產、臀位元產、高位產鉗和多次吸引器助產使胎兒頭部受擠壓,

Advertisiment
亦可造成產傷性顱內出血, 足月兒多見。 此外, 快速輸注高滲液體, 機械通氣不當等可致醫源性顱內出血;早產兒因顱骨較軟, 在使用面罩加壓給氧、頭皮靜脈穿刺或氣管插管時常將頭部固定於仰臥位, 可因此壓迫枕骨而造小腦出血;母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病史, 或孕期使用抗驚厥藥(苯妥因鈉, 苯巴比妥)、抗結核藥(利福平)者, 亦可引起胎兒或新生兒顱內出血。 新生兒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數不足, 也是引起出血的一個原因。

輕的顱內出血, 往注經過安靜、少動、精心護理, 很快恢復。 有的病兒出生後沒有症狀, 2-3天后由於喂水換尿布等搬動、加速顱內出血, 出現明顯症伏。

Advertisiment
顱內出血產服的, 生後有長期窒息。 呼吸開始後, 出現顱壓增高的症狀, 腦子因受壓迫而出現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表現為煩躁不安、尖叫、四肢強直及抽瘋等興奮症狀。 經過治療部分病兒出血靜止, 病情於4~5天后逐漸恢復。 也有少數病人出血不能控制, 病情繼續惡化, 由興奮再次轉為抑制。 尖叫停止後, 全身軟癱, 不會吃奶, 呼吸淺而不勻, 脈搏快而不規律, 心音低鈍, 體溫不升, 皮膚發花, 面色青紫, 進人深昏迷而死亡, 僥倖活過來的孩子也往往變成個傻瓜, 終身留有後遺症。

對顱內出血的孩子, 必須保持絕對安靜, 就地治療, 避免路途頗簸, 加重出血而死亡。

頭部應抬高15-30度, 推遲喂水、餵奶, 以減少頭部充血, 避免顱內出血加重。

Advertisiment

本病約有30%留有輕重不等的後遺症, 輕者生長發育不受影響而智力略差, 重者甚至造成殘廢和智力低下。

必須做好孕期保健, 積極預防本病的發生, 以免給國家及社會帶來額外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