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朋友聊天。 朋友說, 對家裡人, 無論哥哥, 還是爸爸媽媽, 他們別提(要求), 只要提, 甭管多大代價, 甭管多難, 我都答應。
我初聽的時候, 覺得朋友對家人真好, 我要是說給我媽聽, 我媽一定會說, 這孩子真孝順, 人真好。 可是我現在覺得, 這不僅好, 而且不太好。
朋友人好, 對家人好, 不用說了, 那個“不太好”是:其一, 沒有界限, 有求必應, 而不是有求適合才應;其二這也說明, 朋友多麼渴望和家人連接呀, 這個渴望的後面是多麼匱乏于和家人的連接呀, 這個渴望已經很不平和了。
我想到姜文, 姜文拍電影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關係, 父子間的關係禁得住, 兒子能“攆”出口, 老子也不介意。 好的關係是能夠自然地說“不”, 而不是只努力的說“是”。
我注意到一些家庭裡, 父母這樣對孩子。 一方面, 對於學習的事, 父母特嚴苛, 就得怎樣怎樣, 對孩子特不人性化;一方面, 對於孩子生活方面“吃穿玩用接送上學”之類, 滿足到沒有界限, 自己省吃儉用也要滿足, 自己為難吃力也滿足, 對自己特不人性化。 親子雙方只要有一方不人性化, 這個親子關係就不是一個好的關係。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親子關係, 我覺得無論對於“學習”還是對於“生活”,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有一次, 父母沙龍上, 一位母親問我:孟老師, 怎麼來平衡給孩子建立規則和給他們自由呢?我當時憑著感覺說:每一個規則都是為了更好地自由。 我當時是憑感覺說的, 但現在我確信了這一點, 規則和自由不是矛盾的, 相反規則是為自由服務的, 真正的規則都應該是為了更好而自由。 如果能夠這樣, 孩子就會特別的信任規則, 願意遵守規則。 而假如, 那個規則經不住推敲, 實質上並不是為了孩子更好地自由, 而只是父母擔心或者父母想要,
Advertisiment
ps:朋友看完後有點擔心自己做不好, 其實, 所謂好的親子關係, 簡而言之, 彼此有信任感, 能夠自然的說不和說是。 在程度上, 如果滿分是一百分的話, 當然分數越高越好, 但是只要做到六十分, 孩子就可以健康的成長了, 如果低於六十分, 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