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俗稱胎毒, 也叫胎癬或奶癬, 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和寶寶過敏性皮膚病。 多發生於剛出生到2歲的寶寶。 大多在頭面部、頸背和四肢, 出現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
濕疹遇熱時就癢得厲害, 所以寶寶經常煩躁不安, 不斷搓擦搔抓, 容易出血, 易繼發細菌感染, 導致膿疤或膿痂.
寶寶濕疹的常見症狀表現
一般症狀表現:
濕疹多長在頭面部、頸背和四肢。 剛開始為米粒樣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斑疹, 散在或密集在一起, 一般常由面部開始, 以後逐漸增多, 並伴有小水皰。 水皰破潰後有黃白色漿液滲出,
Advertisiment
濕疹的外形是很小的斑點狀紅疹, 可發生在任何部位, 散在或密集在一起, 一般常由面部開始, 常流黃水, 可形成水瘡, 乾燥時則結成黃色痂蓋。 濕疹癢得厲害, 所以寶寶經常煩躁不安, 不斷搓擦搔抓, 容易出血, 易繼發細菌感染, 導致膿疤或膿痂。
胖寶寶:
肥胖的寶寶, 在頭、面部和耳部見到如小米粒大小的紅疙瘩, 密集成群, 其四周可滲出黃色半透明狀的粘稠液, 以後形成黃色結痂, 在雙眉、頭皮及耳垂部黃痂較多, 合併感染時, 有腥臭味, 可形成膿痂。
瘦寶寶:
營養不良及消瘦的寶寶僅表現為紅疹,
Advertisiment
Tips:脂溢性和糜爛性濕疹
常見於1月內的新生兒。 皮損特點為新生兒的頭頂部常出現乳痂, 有時皮膚多油, 顏面出現粉刺和粟丘疹, 頭部鱗屑常呈粘連性和油膩性, 進而頰部出現境界明顯對稱性濕疹性斑片, 局部紅腫。 皮損持久存在時, 可繼發念珠菌及細菌感染。 過度肥胖的患兒, 耳後皺壁部, 頸後及其他間擦部位常在界限清楚的紅斑基礎上出現皮膚浸漬。
解密嬰兒出濕疹的四大原因
1、天生的過敏體質:濕疹與遺傳因素有關, 有些寶寶天生就是過敏體質, 多數含蛋白質的食物經常可以引起這類寶寶皮膚過敏而發生濕疹,
Advertisiment
2、後天因素的刺激:吸入空氣中的化學性粉塵、氣霧、黴菌孢子、植物的花粉、植物揮發物、塵蟎、羽毛、動物皮毛碎屑等, 也會刺激寶寶而引起過敏。
3、衣物、日用品的原因:寶寶穿的毛織品、絮有羊毛絨的被子、裝有動物毛絨的枕頭、衣物上的染料和母親的有色衣服等, 都可能是引起寶寶過敏的原因。 如果寶寶穿得太厚、穿的衣質過粗、吃得過飽、室溫太高等也可使濕疹情況加重。
4、其他原因:如, 有些患兒家族中往往有哮喘、過敏性鼻炎和特異性皮炎等。
此外, 當寶寶出現消化不良、餵養過度、大便幹結、腹瀉等情況時, 也可誘發濕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