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生嬰兒血管瘤

一、什麼是新生嬰兒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是一種常發生在嬰兒身上的一種良性腫瘤, 這個病的病變是由於先天性血管網發育異常所導致的, 雖然不會引起病變, 但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 腫瘤會逐漸變大, 及早的治療有助於將血管瘤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 嬰幼兒血管瘤是在出生時或出生後1個月至2個月內出現, 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 影響寶寶外觀, 造成爸媽的擔心。 但是卻有患者的父母因為不知道這個疾病的症狀, 所以會出現耽誤病情的情況發生。

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是在出生一周或一歲時才出現。

Advertisiment
嬰兒血管瘤可長在身上任何部位, 於皮膚表面最常見, 其中約有一半的嬰兒血管瘤發生在頭、臉、頸部, 最易造成外觀上的困擾。 至於發生的原因, 並不太清楚, 只知是胚胎期發育不正常的結果。

根據統計, 平均發生率3%左右, 國內每年有約一萬六千個新生兒患有嬰兒血管瘤, 其中男女比率為1:3。

專家提醒家長, 發現孩子有血管瘤, 千萬不要等, 雖然有部分血管瘤有自行消退的可能性, 但是這種幾率不大, 不要為了等渺茫的幾率耽誤了孩子的治療, 嬰幼兒的血管瘤早發現早治療。

Advertisiment

二、嬰兒血管瘤的原因

要治療好寶寶的問題, 首先要瞭解病因, 這樣才最能對症下藥。 那麼, 嬰兒血管瘤的原因是什麼呢?

血管瘤是發生於血管組織的良性腫瘤, 主要是種胚胎發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 血管發育或分化失常導致的血管畸形, 一種因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殖產生的真性腫瘤。 血管瘤雖然一般都是天生的, 但每位患者的形成原因都是不同的, 只有到正規的血管瘤專科醫院進行全面檢查便可得知。

Advertisiment
導致血管瘤發生的影響因素很多, 至今尚無一個公認和肯定的說法。

一般認為父母的遺傳、父母的內分泌失常、高血壓等疾病、懷孕期間的環境污染或微生物感染都會影響胎兒血管發育。 其中有關母親的激素水準與嬰兒血管瘤發生的相關關係研究很多, 發現懷孕前服用避孕藥的母親的孩子血管瘤發生率明顯增高;母親雌激素水準與孩子血管瘤發生率呈正相關關係, 即母親雌激素水準高的孩子血管瘤發生機會也多。 在此基礎上, 許多學者提出:隨著嬰兒出生和斷母乳, 嬰兒體內來自母親的激素水準逐漸下降, 所以導致嬰兒血管瘤自然消退。 也有學者根據這個理論而應用激素及雌激素受體抑制劑治療血管瘤。

Advertisiment

總之, 當發現有嬰兒血管瘤的出現, 就要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配合醫生治療。

三、嬰兒血管瘤治療方法

嬰兒血管瘤生長迅速, 或累及重要器官, 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傾向, 可服強的松。 以上藥物的劑量及用法, 須遵醫囑。

治療血管瘤應考慮血管瘤類型、位置, 以及患者的年齡等因素。 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療、低溫治療、鐳射治療、硬化劑注射等, 一般採用綜合療法。 對嬰幼兒的血管瘤可考慮暫時觀察, 有少數病員能自行消失, 如生長迅速時, 應及時手術切除。 放射治療效果尚不能肯定, 且有致癌的可能, 目前已很少應用。

嬰兒或兒童的血管壁內皮細胞仍處於胚胎狀態,

Advertisiment
對激素治療較敏感。 對嬰幼兒生長迅速的海綿狀血管瘤, 可試用強的松龍行瘤腔注射, 或口服強的松, 有時能使腫瘤停止生長或明顯縮小。 成人的血管瘤對激素不敏感。 海綿狀血管瘤可用3%魚肝油酸鈉或其他血管硬化劑行瘤腔注射, 使瘤腔組織纖維化、瘤腔閉鎖, 致腫瘤縮小或消失。 注射時宜暫時壓迫周圍組織, 阻斷血流, 1~2周注射1次。 注射劑量視腫瘤大小而定, 一般魚肝油酸鈉1次不超過5ml, 如療效不好可用外科手術切除或低溫治療。 面部毛細血管瘤可試用氬離子鐳射照射, 鐳射或低溫治療對粘膜下海綿狀血管瘤有一定療效, 但對葡萄酒斑狀血管瘤療效不佳。

能切除的血管瘤可行手術切除。 切除唇、舌部血管瘤應以不影響功能為前提, 如腫瘤過大則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響功能和外形。切除後可向殘留的腫瘤內注射硬化劑,腫瘤切除後的創面可直接縫合或用局部皮瓣轉移修復,大的創面要游離植皮,洞穿的缺損需行組織移植整複。蔓狀血管瘤手術時應先結紮切斷與腫瘤交通的動脈,有時因病變廣泛,手術時需作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結紮,以減少出血。近年來,應用經導管動脈栓塞(TAE)技術,其止血效果遠比頸外動脈結紮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手術時極易出血,要充分備血,並採用低溫、降壓麻醉來控制出血。手術也應結紮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或直接結紮下牙槽動脈或頜內動脈,當然應用TAE技術更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應儘量採用保存性手術。在有效控制出血的情況下,可僅刮除骨內病變,保留更多的骨組織以維護面部外形。骨質破壞過多過大,出血難以控制的病例也可採用切骨術。

目前,治療血管瘤的方法雖較多,但對某些大的血管瘤的治療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如腫瘤過大則宜做分期切除,以免影響功能和外形。切除後可向殘留的腫瘤內注射硬化劑,腫瘤切除後的創面可直接縫合或用局部皮瓣轉移修復,大的創面要游離植皮,洞穿的缺損需行組織移植整複。蔓狀血管瘤手術時應先結紮切斷與腫瘤交通的動脈,有時因病變廣泛,手術時需作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結紮,以減少出血。近年來,應用經導管動脈栓塞(TAE)技術,其止血效果遠比頸外動脈結紮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手術時極易出血,要充分備血,並採用低溫、降壓麻醉來控制出血。手術也應結紮一側或雙側頸外動脈,或直接結紮下牙槽動脈或頜內動脈,當然應用TAE技術更好。頜骨中心性血管瘤應儘量採用保存性手術。在有效控制出血的情況下,可僅刮除骨內病變,保留更多的骨組織以維護面部外形。骨質破壞過多過大,出血難以控制的病例也可採用切骨術。

目前,治療血管瘤的方法雖較多,但對某些大的血管瘤的治療問題尚未完全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