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發熱?

正常人體溫在一定的範圍內波動。 一般腋窩溫度為36-37.4℃, 所以人們經常將體溫超過37.5℃定為發熱。 並進一步劃分, 37.5-38℃為低度發熱, 38.1-39℃為中度發熱, 39-40.4℃為高熱, 超過40.5℃為超高熱。

正常小兒的體溫更易於波動, 感染、環境以及運動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小兒體溫發生變化。 小兒體溫的升高不一定是異常的升高, 也就是說體溫的升高不一定就是發熱。 若有短暫的體溫波動, 但全身狀況良好, 又無其它異常表現時, 不應認為小兒是在發熱, 可能由以下的非疾病因素所致。

正常人運動後體溫即可升高。 小兒在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後體溫也會升高。

Advertisiment
一般情況下, 體溫不會升的太高, 多為37.5-38.0℃之間。 體溫升高是由於哭鬧、吃奶等正常生理活動導致肌肉產生了更多的熱量。 這些原因導致的體溫增高, 待停止運動後會很快恢復到正常水準。 遇到這些情況時, 家長可繼續觀察孩子體溫變化, 一般不需任何處理。

所謂的體溫異常增高指的是發熱時不僅體溫增高, 還應同時存在因疾病引起的其它異常表現, 例如:面色蒼白、呼吸加速、情緒不穩定、噁心、嘔吐、腹瀉、出皮疹等。 由於小兒個體差異和導致疾病的原因不同, 發熱的表現和經過存在很大的差別。 比如同是肺炎, 有的孩子發熱不高, 有的孩子可高熱達39-40℃;又如上感的發熱可持續2~3天, 而敗血症可持續數周。

Advertisiment
發熱的起病有急有緩, 有的先有寒戰繼之發熱;有的發熱很高但四肢及額頭發涼, 所以用手觸摸四肢及額頭有時不易察覺發熱, 而觸摸胸腹部即可感覺到小兒發熱。

另外, 因患腦部疾病, 病變侵犯了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傳導系統或與產熱相關的組織器官功能不良(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或外界環境溫度過高(例如中暑), 以及皮膚的嚴重損傷影響皮膚的散熱功能等情況下, 人體的溫度都會升高, 有時可達到很高的程度。 這種現象不是發熱, 而是過熱。

家長應注意的是當小兒的體溫超過正常範圍, 特別是出現高熱時, 千萬不要驚慌失措。 首先應確定體溫測量的準確性, 還應認真考慮造成體溫升高的原因, 必要時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Advertisiment
以免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