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胎兒入盆 促進入盆的7個小運動

為了讓分娩更加順利, 胎寶寶的身體會提前進入骨盆腔。 當胎寶寶進入骨盆腔後, 會引起孕媽媽身體的一系列變化, 當孕媽媽感受到這些變化後, 就可以準備好待產了。

什麼是胎兒入盆

當妊娠進入尾聲時, 腹中的胎兒已經在默默地為出生做準備了。 胎兒在羊水和胎膜的包圍中, 以頭朝下、臀朝上、全身蜷縮的姿勢, 使其頭部通過母體的骨盆入口進入骨盆腔, 從而使其身體的位置得到鞏固等待分娩。 當胎兒入盆時, 不少孕媽媽常會感到腹部陣陣發緊和有墜痛感。 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入盆”。  

當胎兒入盆時,

Advertisiment
孕媽媽可能出現尿盆、便秘、宮頸脹等反應, 這都是正常現象, 不要過於緊張。 那麼胎兒入盆時, 孕媽媽又會有哪些具體症狀呢? 

孕媽媽肚形變化

胎兒入盆說明胎兒已經開始往下移位, 孕媽媽會發現自己的肚子形狀與前期以往不同, 好像肚子也往下墜了, 而且幾乎所有入盆的寶寶都會有這種現象。  

小腹有下墜感

胎兒入盆後胎兒位置向下移動, 孕媽媽會感到自己的陰部和恥骨受到壓迫, 會經常有一種下墜的感覺及壓痛感, 此時孕媽媽應注意避免從事重力勞動, 也不要提重物, 防止胎膜早破。  

不規律宮縮

由於胎兒位置偏下刺激到生☆禁☆殖☆禁☆器官, 導致假性宮縮的頻繁發生, 孕媽媽不要太過於緊張宮縮, 要記錄宮縮時間及間隔,

Advertisiment
檢查是否具有規律性, 若從無規律變為幾分鐘一次規律性的說明已經進入臨分娩狀態。  

尿頻

膀胱位於小腹內, 在子宮前壁, 當胎兒入盆後, 胎兒會不斷壓迫膀胱, 導致膀胱儲存尿後尿感強烈, 出現尿頻現象。  

呼吸順暢、胃口變好

胎兒下行後自然就減輕了對上部五臟六腑的擠壓, 那麼孕媽媽的肺部、心臟、胃等器官就解放了許多, 功能就有所緩解, 自然就呼吸順暢, 胃口大好。  

宮高下降

當胎寶寶入盆後, 孕媽媽的肚子大小就會如同8個多月的大小, 肚子的宮高就會降低, 子宮底變寬。  

促進入盆的7個小運動 

如果胎兒超過36周還遲遲不入盆的話, 孕媽媽可以通過以下7個小運動來促進胎兒入盆。  

散步:散步是眾多媽媽最愛的一項運動,

Advertisiment
它可以幫助胎兒下降入盆, 鬆弛骨盆韌帶, 為分娩做預備。 散步時孕媽媽最好邊走動, 邊按摩, 每天兩次, 每次30分鐘左右。 散步最好選擇環境清幽的地方, 四周不要有污染物。  

劃腿運動:孕媽媽可以在室內站好, 手扶椅背, 右腿固定, 左腿劃圈, 做畢還原, 換腿繼續做, 早晚各做5-6次。  

小馬步:孕媽媽手扶桌沿, 雙腳平穩站立, 慢慢彎曲膝蓋, 骨盆下移, 兩腿膝蓋自然分開直到完全曲屈。 接著, 慢慢站起, 用腳力往上蹬, 直到雙腿及骨盆皆豎立為止, 重複數次。  

腰部運動:孕媽媽手扶椅背, 緩緩吸氣, 同時手臂用力, 腳尖踮起, 腰部挺直, 使下腹部緊靠椅背, 然後慢慢呼氣, 手臂放鬆, 腳還原, 早晚各做5-6次。

骨盆運動:孕媽媽雙手雙膝著地,

Advertisiment
吸氣弓背, 吐氣, 同時抬頭, 上半身儘量往上抬, 反復10次。  

爬樓梯:爬樓梯能鍛煉大腿和臀部肌肉群, 並幫助胎兒入盆, 使第一產程儘快到來。 平時孕媽媽可爬爬樓梯, 午後可找個小山走走。 覺得累的話要及時休息, 下樓梯時注意安全。  

陰部肌肉運動:孕媽媽可以仰臥在床上, 慢慢收縮陰部肌肉, 同時往上收臀部, 數到5後慢慢地落下, 反復10次。  

小編提醒:所有的運動都應該根據孕媽媽自身的體力來安排, 切勿操之過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