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臍疝_臍疝的形成原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什麼是臍疝?臍疝是小兒很常見的一種腹部疾病, 對於大多數臍疝可以暫不治療, 當孩子哭鬧減少後, 臍疝是很容易自愈的。 什麼是臍疝,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

Advertisiment

臍疝俗稱氣肚臍, 是小兒最常見的腹部疾患之一。 新生兒臍帶脫落後, 臍部瘢痕是一先天性薄弱處;又因在嬰兒期兩側腹肌未完全合攏, 留有缺損, 所以, 當寶寶因哭鬧過多、咳嗽、腹瀉等促使腹腔內壓力增高時, 便會導致腹腔內臟特別是小腸, 連同腹膜一起由臍部逐漸向外頂出, 形成臍疝。

什麼是臍疝

臍疝是指腹腔內容物由臍部薄弱缺損突出的腹外疝, 是發生於臍部的腹外疝統稱。 臍位於腹壁正中部,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 這是腹壁最晚閉合的部位。 同時, 臍部缺少脂肪組織, 使腹壁最外層的皮膚、筋膜與腹膜直接連在一起, 成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 腹腔內容物容易於此部位突出形成臍疝。

Advertisiment

臨床上分為嬰兒臍疝和成人臍疝兩種, 前者遠較後者多見, 成人臍疝較為少見。 嬰幼兒臍疝是腹腔內容物經臍環向外突出的一種先天性疾病, 發病率僅次於先天性腹股溝疝, 發病率約為2.6%, 女孩多於男孩, 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有家族傾向並與種族有關, 嬰幼兒長期便秘和哭鬧也能促使臍疝的發生。 成人臍疝除極少數是嬰兒臍疝的持續或復發外, 一般都是後天性疾病, 患病率占所有成人腹壁疝的6%, 其病因除臍環閉鎖不全或臍部結締組織薄弱外, 主要是由腹腔內壓增高造成, 如多次妊娠、慢性咳嗽、腹水等。 本病多發生于中年肥胖女性, 男女比例約為1∶3。 疝內容物多為大網膜,

Advertisiment
隨後還可有小腸, 結腸等。 成人臍疝不能自愈, 且存在嵌頓的危險, 故應積極手術治療。

臍疝在臍部形成的腫物多呈半球形, 腫物的特點為可複性, 即哭鬧、咳嗽、直立時腫物飽滿增大, 而且腫物觸之較堅實。 小兒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 腫物縮小或者回納入腹腔, 並伴有咕咕腸鳴音。 腫物外表的皮膚儘管可以顯得較薄, 但由於皮膚的彈性與韌性, 完全不存在撐破的可能。

隨著小兒生長發育, 腹壁肌肉也在發育, 臍環可逐漸縮小, 直至最終使臍疝消失。 據統計, 絕大多數臍疝患兒于2歲前可以自愈。 儘管如此, 仍有一些家長希望採取一些措施控制臍疝的發展。 不少家長給孩子圍上了自製的布腰帶, 甚至還使用錢幣等壓在臍環處,

Advertisiment
試圖堵住臍疝腫物向外膨出, 但效果並不理想。

主要原因是, 小兒的腹圍在吃飽和饑餓時的差異較大, 布腰帶經常松脫, 失去作用。 另外, 新生兒、嬰兒皮膚嬌嫩, 使用錢幣等堅硬物, 很可能造成局部發炎或損傷, 反而弄巧成拙。 如果真的要用布腰帶, 最好使用有一定彈性的腰帶, 而且尺寸要合適;不能影響小兒正常進食。 有人主張用寬的醫用膠布像繫皮帶似的, 圍過臍疝處一圈來治療臍疝。 這種方法雖有效, 但也可能損傷皮膚, 因此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才能實施。

實際上, 對於大多數臍疝可以暫不治療, 當孩子長到3個月後, 無端的哭鬧必然減少, 這樣臍疝就走上了自愈的道路。 臍疝患兒中只有極少數始終未愈者,

Advertisiment
可在2-4歲後到醫院進行臍環修補治療。

嬰兒臍疝怎麼治療

正常情況下生後18個月內, 臍環可以繼續縮窄, 因此, 嬰幼兒臍疝有自愈的可能, 不需要任何治療絕大多數在2歲內自愈。 有人統計隨著年齡增長, 腹肌亦越來越發達, 臍環也逐漸變小而閉合, 據統計生後6個月內有90%, 一年以內有95%閉合而自愈。

1、非手術療法一般無需任何處理。 對個別愛哭鬧, 屢發嵌頓者可試用。

壓迫法:用適當長度的9~10cm寬的鬆緊帶, 縫製成圓圈狀;令嬰兒平臥, 還納臍疝;將棉球(同疝大小)或半個乒乓球的凸面對準臍疝部, 以鬆緊圈固定之即可。

膠布粘貼法:可將稍大於臍環的硬幣、扣子或圓木片用紗布包好, 壓在臍環上, 然後用寬膠布固定。 膠布寬5cm, 膠布經過的腰背部可內墊紗布, 以免損傷皮膚,操作時先將疝內容物還納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虛狀態,避免疝內容物膨出,便於臍孔的閉合。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個月,應注意局部皮膚的護理,每次粘貼時要使臍孔縮小,使之逐漸癒合。

2、手術療法嬰幼兒正常發育時,臍疝能很快消失,僅有個別病例需手術治療,因此不應急於手術。

適應證:有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

疝較大臍孔直徑在2cm以上;

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癒,年齡在2歲以上;

已經嵌頓,內臟與疝囊有粘連;

臍部疼痛,推測有大網膜粘連者。

手術方法:圍繞臍疝之下方作半圓形皮膚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後游離疝囊,將疝囊從臍部皮膚下面切除後,縫合腹膜,然後將二側腹直肌筋膜緣用粗的絲線在正中線上縫合,逐層縫合皮膚。創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後用寬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張力。

術後併發症的防治:皮下血腫是術後常見併發症,其形成多因剝離疝囊後創面局部滲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擴展到腹前壁。治療不當可導致感染形成膿腫。避免的辦法是仔細徹底止血;術畢應在臍窩處放置與臍窩同樣大的棉紗球加壓包紮。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腫可剪開部分縫線去除積血及凝塊,加壓包紮,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

治療臍疝的偏方

1、將茴香籽炒後用紗布包好,用於熨燙患處,可以同時製作兩包替換使用。

2、把白附子研成粉末後,用水調後敷在肚臍處,再用艾灸輔助進行。注:這種方法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對患者的燙傷。

3、取山楂肉、茴香籽(炒熟後)各一兩,研成粉末後糊成丸子,每次空腹用白開水送下。

4、把蔥白與食鹽一起搗爛成泥狀後,塗在患處。

5、把吳萸、鹽各60克一起炒熱後,用紗布包好熨臍部,冷時可以加熱水袋熨燙1-2小時。

以免損傷皮膚,操作時先將疝內容物還納回腹腔,使疝囊呈空虛狀態,避免疝內容物膨出,便於臍孔的閉合。一般1~2周更換1次,可連續貼用3~6個月,應注意局部皮膚的護理,每次粘貼時要使臍孔縮小,使之逐漸癒合。

2、手術療法嬰幼兒正常發育時,臍疝能很快消失,僅有個別病例需手術治療,因此不應急於手術。

適應證:有下列情況者可考慮手術:

疝較大臍孔直徑在2cm以上;

經1年的保守治療沒有治癒,年齡在2歲以上;

已經嵌頓,內臟與疝囊有粘連;

臍部疼痛,推測有大網膜粘連者。

手術方法:圍繞臍疝之下方作半圓形皮膚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後游離疝囊,將疝囊從臍部皮膚下面切除後,縫合腹膜,然後將二側腹直肌筋膜緣用粗的絲線在正中線上縫合,逐層縫合皮膚。創口用無菌紗布覆蓋後用寬粘膏固定,以消除腹壁的張力。

術後併發症的防治:皮下血腫是術後常見併發症,其形成多因剝離疝囊後創面局部滲血,形成血腫並逐漸擴展到腹前壁。治療不當可導致感染形成膿腫。避免的辦法是仔細徹底止血;術畢應在臍窩處放置與臍窩同樣大的棉紗球加壓包紮。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大的血腫可剪開部分縫線去除積血及凝塊,加壓包紮,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治療。

治療臍疝的偏方

1、將茴香籽炒後用紗布包好,用於熨燙患處,可以同時製作兩包替換使用。

2、把白附子研成粉末後,用水調後敷在肚臍處,再用艾灸輔助進行。注:這種方法掌握不好容易造成對患者的燙傷。

3、取山楂肉、茴香籽(炒熟後)各一兩,研成粉末後糊成丸子,每次空腹用白開水送下。

4、把蔥白與食鹽一起搗爛成泥狀後,塗在患處。

5、把吳萸、鹽各60克一起炒熱後,用紗布包好熨臍部,冷時可以加熱水袋熨燙1-2小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