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葡萄胎髮生率有明顯地域差異, 東南亞國家葡萄胎的發生率較高, 約500-600次妊娠中有一次葡萄胎, 而歐美國家則1500-2000次妊娠中才有一次。 患過一次葡萄胎, 1-3%病例可第二次發生, 較第一次葡萄胎的發病幾率高40倍。
Advertisiment
病因葡萄胎的真正發病原因不明。 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葡萄胎的發生與營養狀況, 社會經濟及年齡有關。 病因學中年齡是一顯著相關因素, 年齡大於40歲者葡萄胎髮生率比年輕婦女高10倍, 年齡小於加歲也是發生完全性葡萄胎的高危因素, 這兩個年齡階段婦女易有受精缺陷。 部分性葡萄胎與孕婦年齡無關。
通過細胞遺傳學結合病理學研究證明兩類葡萄胎各有遺傳學特點。 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體基因組是父系來源, 即卵子在卵原核缺失或卵原核失活的情況下和精原核結合後發育形成。 染色體核型為二倍體, 其中90%為46,XX,由一個"空卵"(無基因物質卵)與一個單倍體精子(23,X)受精,
Advertisiment
病理
1、肉眼觀葡萄樣水泡大小不一, 直徑自數毫米至3cm,水泡壁薄, 透亮, 內含粘性液體, 絨毛幹梗將無數水泡相連成串, 水泡間空隙充滿血液及凝血塊。 完全性葡萄胎時子宮膨大, 整個宮腔充滿水泡, 胎盤絨毛全部受累, 無胎兒及其附屬物可見;部分性葡萄胎僅部分胎盤絨毛發生水泡狀變,
Advertisiment
2、組織學特點主要為①滋養細胞增生;②絨毛間質水腫;③間質內胎源性血管消失。 這些變化在完全性葡萄胎呈彌漫性;部分性葡萄胎則為局灶性改變, 即部分絨毛水腫, 而其他絨毛基本正常, 且滋養細胞增生程度較輕, 間質內可見胎源性血管。
滋養細胞增生是重要的病理特徵, 不少學者據此分級, 以預測葡萄胎的預後。 良性葡萄胎時滋養細胞有輕度或中度增生, 絨毛構型完好, 不侵入間質或肌層。 潛在惡性葡萄胎的滋養細胞增生顯著, 且出現不典型增生,
Advertisiment
3、卵巢黃素化囊腫 黃素化囊腫即卵泡膜黃素化囊腫 .由於滋養細胞顯著增生, 產生大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刺激卵巢卵泡內膜細胞, 使發生黃素化而形成囊腫, 稱為黃素化囊腫。 完全性葡萄胎時其發生率為30-50%,雙側發生, 大小不等, 可小至需經鏡檢分辨到直徑2Ocm或更大。 囊腫表面光滑, 色黃, 壁薄, 內襯2-3層黃素化細胞, 切面多房, 囊液清亮或呈琥珀色。 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伴有黃素化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