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葡萄胎?

葡萄胎亦稱水泡狀胎塊是指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異常增生,終末絨毛轉變成水泡,水泡間相連成串,形如葡萄得名.葡萄胎分為完全性和部分性兩類,其中大多數為完全性葡萄胎,且具較高的惡變率;少數為部分性葡萄胎,惡變罕見.兩類葡萄胎從發病原因至臨床病程均不相同.
【流行病學】葡萄胎髮生率有明顯地域差異,東南亞國家葡萄胎的發生率較高,約500-600次妊娠中有一次葡萄胎,而歐美國家則1500-2000次妊娠中才有一次.患過一次葡萄胎,1-3%病例可第二次發生,較第一次葡萄胎的發病幾率高40倍.完全性葡萄胎髮生率遠較部分性葡萄胎高.
【病因】葡萄胎的真正發病原因不明.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葡萄胎的發生與營養狀況,社會經濟及年齡有關.病因學中年齡是一顯著相關因素,年齡大於40歲者葡萄胎髮生率比年輕婦女高10倍,年齡小於加歲也是發生完全性葡萄胎的高危因素,這兩個年齡階段婦女易有受精缺陷.部分性葡萄胎與孕婦年齡無關.
通過細胞遺傳學結合病理學研究證明兩類葡萄胎各有遺傳學特點.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體基因組是父系來源,即卵子在卵原核缺失或卵原核失活的情況下和精原核結合後發育形成.染色體核型為二倍體,其中90%為46,XX,由一個"空卵"(無基因物質卵)與一個單倍體精子(23,X)受精,經自身複製恢復為二倍體(46,XX),再生長發育而成,稱為空卵受精.其少數核型為46,XY,這是兩個性染色體不同的精子(23,X及23,Y)同時便空卵受精,稱為雙精子受精.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常是三倍體,80%為69,XXY,其餘是69,XXX或69,XYY,來自一個正常卵子與雙精子受精,由此帶來一套多餘的父方染色體成分;也可由於一個正常的單倍體卵子(或精子)與減數分裂失敗的二倍體配子結合所致.
【病理】
1.肉眼觀葡萄樣水泡大小不一,直徑自數毫米至3cm,水泡壁薄,透亮,內含粘性液體,絨毛幹梗將無數水泡相連成串,水泡間空隙充滿血液及凝血塊.完全性葡萄胎時子宮膨大,整個宮腔充滿水泡,胎盤絨毛全部受累,無胎兒及其附屬物可見;部分性葡萄胎僅部分胎盤絨毛發生水泡狀變,胎兒多已死亡,極少有足月嬰誕生.胎兒與部分性葡萄胎並存時,一般具有三倍體特徵,包括胎兒宮內發育遲緩,多發性先天性畸形如並指,並趾和腦積水.
2.組織學特點主要為①滋養細胞增生;②絨毛間質水腫;③間質內胎源性血管消失.這些變化在完全性葡萄胎呈彌漫性;部分性葡萄胎則為局灶性改變,即部分絨毛水腫,而其他絨毛基本正常,且滋養細胞增生程度較輕,間質內可見胎源性血管.
滋養細胞增生是重要的病理特徵,不少學者據此分級,以預測葡萄胎的預後.良性葡萄胎時滋養細胞有輕度或中度增生,絨毛構型完好,不侵入間質或肌層.潛在惡性葡萄胎的滋養細胞增生顯著,且出現不典型增生,但正確的判斷方法仍應依據臨床病程.
3.卵巢黃素化囊腫 黃素化囊腫即卵泡膜黃素化囊腫 .由於滋養細胞顯著增生,產生大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刺激卵巢卵泡內膜細胞,使發生黃素化而形成囊腫,稱為黃素化囊腫.完全性葡萄胎時其發生率為30-50%,雙側發生,大小不等,可小至需經鏡檢分辨到直徑2Ocm或更大.囊腫表面光滑,色黃,壁薄,內襯2-3層黃素化細胞,切面多房,囊液清亮或呈琥珀色.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伴有黃素化囊腫.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