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鵝口瘡?如何預防和防治

鵝口瘡是新生兒時期經常見到的疾病, 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後的早產兒。 俗稱“白口糊”, 中醫叫“雪口症”。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 是屬於真菌的一種, 也稱黴菌。 一般認為是由於新生兒免疫機能低下, 如虛弱, 營養不良, 腹瀉, 或因感染而長期應用各種抗生素或激素如強的松等所造成的。

有了鵝口瘡的寶寶常表現為寶寶嘴巴裡有很多像奶斑一樣的東西粘在口腔壁上, 與新生兒吃奶留下的奶很難區別。 如果用棉簽能擦掉則為奶斑, 擦不掉則為鵝口瘡了。 到醫院裡請醫生把這些白色的物質取下來做真菌直接塗片檢查,

Advertisiment
還可以看到菌絲和成群芽孢呢。 如果不及時治療, 斑點狀黴菌會越長越多, 可融合成片或連在一起, 且厚度增加。 不嚴重時新生兒無特殊不適, 隨著病情加重, 新生兒可表現出煩躁不安, 進食減少, 且因進食時疼痛而拒食。 嚴重的可擴散到咽喉, 引起吞咽困難;若擴散到氣管可引起黴菌性腸炎和黴菌性肺炎, 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那麼怎樣預防和如何治療鵝口瘡呢?

先看看這些引起鵝口瘡的念珠菌是怎麼來的吧。 這些肉眼看不見的黴菌主要來自產婦陰☆禁☆道、帶菌的醫護人員以及沒有經過嚴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 寶寶的皮膚或口腔粘膜接觸到這些被黴菌污染過的東西後就會引起局部的感染。

Advertisiment
所以剛做母親的產婦, 和嬰兒室醫護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生, 母親餵奶前應該洗手並用溫水擦乾淨自己的乳☆禁☆頭, 醫護人員每次接觸孩子以前也要把自己的手洗乾淨;每次用奶瓶前要經過沸水消毒。 當發現寶寶的口腔裡長出白色絮狀物時, 有的老人喜歡用手或布擦洗口腔, 這樣做是徒勞的, 白斑過幾天又會重新長出來。 即使表面上擦掉了仍然有許多黴菌存在, 到了一定時候又繁殖起來。 由於弱鹼環境不利於黴菌生長, 故可用2%-5%的蘇打水清洗口腔。 其他方法如1%甘油或中藥冰硼散塗口腔均有療效。 最有效的方法是, 用每毫升含制黴菌素5~10萬單位的液體塗局部, 每天3次即可, 塗藥時不要吃奶或喝水, 最好在吃奶以後塗藥,
Advertisiment
以免沖掉口腔中的藥物。 在使用任何藥物前都要到醫生處諮詢。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什麼是鵝口瘡。得了不治會怎麼樣。

    你好,鵝口瘡是真菌感染,通常見於嬰幼兒的,多於口腔中出現,建議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否則會引起相關的併發症而影響孩子的飲食以及發育的情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嘴裡有創面,好像是鵝口瘡,如何治療才行?

    嬰兒口腔內奶白色附著物即是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黴菌的天敵是細菌。出現鵝口瘡即說明嬰兒消化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自然直接母乳餵養易於腸道菌群建立。消毒劑、抗生素會延緩、破壞腸道正常...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孩子嘴裡有創面,好像是鵝口瘡,如何治療才行?

    嬰兒口腔內奶白色附著物即是鵝口瘡,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黴菌的天敵是細菌。出現鵝口瘡即說明嬰兒消化道內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自然直接母乳餵養易於腸道菌群建立。消毒劑、抗生素會延緩、破壞腸道正常... [詳細答案]

  • 3回答

    請問什麼是鵝口瘡?如何治療?

    一般來說,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鵝口瘡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在口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鵝口瘡,可以用消毒藥棉蘸2%的小蘇打水擦洗口腔,擦洗的時候動作要輕,再用1%龍膽... [詳細答案]

  • 3回答

    什麼是鵝口瘡?如何治療呢?

    鵝口瘡,又稱雪口,醫學上稱急性偽膜型念珠菌病,為黴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黏膜所致。多見於嬰幼兒。白色念珠菌在嬰兒口腔中的檢出率較高,出生後1個月的嬰兒檢出率為82%,出生後8個月的嬰兒檢出率為60...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