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小孩來說, “學什麼”和“什麼時候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教育工作者和兒童心理學家也常思考兒童發展有“階段性”和“可塑性”的問題。 “階段性”著重在瞭解某個年齡的小孩能夠或不能夠學到某些事情;而“可塑性”相信早期的學習經驗對日後發展會有深遠影響, 因而探討孩子在某個階段應不應該學某些事情。
充實的課
三歲多的侄女已經上過一年托班了, 暑假後將開始上小班。 她的課餘活動早就安排得相當充實:星期一音樂啟蒙班, 星期三創意美勞班、星期四芭蕾舞班。 父母覺得, 只要是孩子有興趣學的,
Advertisiment
課餘興趣班
很多經濟條件還不錯的家庭, 孩子都有像小侄女那樣從小上興趣班的經歷, 有的是隨意學學, 有的是接受嚴格的訓練:樂器演奏、舞蹈、運動、電腦、外語或珠算、心算等。 除了為讓孩子應付升學的競爭早做準備外, 很多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多學點有用的東西。 一般父母都希望給下一代更優質的學習環境, 更大的發展空間。 但因為自己的工作太忙, 沒有時間陪孩子, 保姆也只能照顧生活起居, 所以感到更有必要為孩子安排充實的興趣班。 讓他們有事情忙著, 時間不會浪費掉,
Advertisiment
學什麼和什麼時候學
教育工作者和兒童心理學家也常思考兒童發展有“階段性”和“可塑性”的問題。 對小孩來說, 學什麼和什麼時候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此, 學校訂定了不同年級的課程內容和學生應達到的水準。 “階段性”著重某個年齡的小孩在學習上表現出怎樣典型的能力和限制;而“可塑性”卻關心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表現出的步驟和變化, 以及這些不斷演變的表現如何跟積累的經驗產生互動。
另一方面, “階段性”著重在瞭解某個年齡的小孩能夠或不能夠學到某些事情;而“可塑性”相信早期的學習經驗對日後發展會有深遠影響,
Advertisiment
長遠的發展
研究發現, 很多幼兒的課程都有通過背誦或書寫練習來掌握語音、詞彙或運算的訓練, 但小孩能應付這些訓練, 並不代表就應該要求他們用這些方法學這些內容。 他們合作的態度並不能作為這些活動的價值指標!“可塑性”的觀念所強調的不只是孩子能學什麼, 更重要是孩子學什麼才對他們長遠的發展最有利!以下四類學習的內容對任何階段的孩子都重要。
知識:事實、概念、意見、單字、故事和孩子身處的環境中發生的許多事件。 孩子不僅從成人對事情的解釋和描述中吸收到知識, 更重要的是, 從自己的觀察中揣磨和建構知識。
技能:對幼兒來說,
Advertisiment
感覺:包括感官、情感和情緒。 例如:激動、恐懼、信心、歸屬感和安全感等。
興趣:興趣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孩子對某些事物傾向的表現和態度, 例如好奇心、合群性、創造力等應得到適當培養。 興趣有別於知識和技能, 有高寫作能力不代表熱愛寫作, 有高閱讀能力不代表有濃厚的閱讀興趣!根據一些研究結果, 生活中的薰陶, 適當機會的發揮和得到欣賞, 比系統化的訓練和獎賞更能奠定孩子的興趣。 作為老師, 為了強化積極正面的興趣, 應該讓孩子關心“我能學到什麼有用的?”而不是單單評估“我做得能有多好?”
Advertisiment
怎樣學
近代有些研究結果指出, 通過互動的方法學習, 比被動接收更有效。 特別時兒童, 這種效果更明顯。 因為兒童與成人、同伴以及周圍環境的互動有利於他們體驗更深層的學習意義。 兒童會嘗試主動探究、有目的地觀察環境中的學習目標。 成人若鼓勵他們用說話、圖畫、文字、圖像、模型等表達學習的體驗或成果, 他們對學習的熱誠會提高, 而且認知和情緒都會有良好的發展。
那麼, 不同課程模式對孩子到底有什麼長期影響?科研結果顯示, 只著重于學術知識培養的幼兒課程, 在短期內有利於提升應付標準化測驗的能力, 但是可能產生長期的負面影響。 例如,為了達到某些指標,讓孩子接受大量閱讀技巧的規則指導,會使孩子覺得,閱讀是一個單一和重複的受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孩的閱讀興趣慢慢被磨滅掉。另外一個危機是,未能達到指標的孩子,也會感到自信心受挫。長期承受失敗的兒童,若得不到適當的開導和支持,很可能出現行為問題。
非常規式的學習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年紀越小的兒童越適合通過非正規的方法和環境學習,因為這樣可以鼓勵幼兒在自由活動或即興玩耍中參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主動的探究。最好讓孩子參與小群體合作的專題研習或設計活動教育,既有跟同輩的互動機會,也能體驗以學習為核心的挑戰。
<> 例如,為了達到某些指標,讓孩子接受大量閱讀技巧的規則指導,會使孩子覺得,閱讀是一個單一和重複的受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小孩的閱讀興趣慢慢被磨滅掉。另外一個危機是,未能達到指標的孩子,也會感到自信心受挫。長期承受失敗的兒童,若得不到適當的開導和支持,很可能出現行為問題。非常規式的學習
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年紀越小的兒童越適合通過非正規的方法和環境學習,因為這樣可以鼓勵幼兒在自由活動或即興玩耍中參與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對自己的經驗進行主動的探究。最好讓孩子參與小群體合作的專題研習或設計活動教育,既有跟同輩的互動機會,也能體驗以學習為核心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