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玩芭比娃娃對孩子不好

芭比不能玩?這次回國帶妞去逛商場, 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芭比, 正想給孩子買卻被一旁的朋友攔住了, 她很驚訝地瞪著我, 說作為育兒圈的一份子居然不知道玩芭比對女孩身心發展的不良影響…….在她的極力勸阻下, 我放棄了那個精美的芭比, 但是這一直成為我心中的一個謎團:芭比真的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不好嗎?

一回到家, 馬上查起了文獻, 看看芭比是否真的是“不健康”的玩具。

芭比的影響力

芭比誕生於1959年。 在美國3到10歲的女孩中, 99%都擁有自己的芭比, 芭比佔據女孩們“耶誕節最想要的禮物清單”榜首長達55年。

Advertisiment
迄今為止, 全球售出的芭比頭腳相連可繞地球7圈。

芭比誕生後的第一年就售出了351000個:

全世界每1秒鐘即可售出一個芭比。

芭比最受人詬病的就是她成人化的形象和瘦的不成比例的身材(左邊是Barbie, 右邊的Lammily代表正常身材的女性)。

由於性別形象固化的玩具可能對孩子成年後的家庭暴力和職場性別歧視存在一定的影響, 在耶誕節即將來臨之際, 包括澳大利亞總理 Tony Abbott在內都在提醒大家對這類玩具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引起重視。

雖然芭比推出了很多不同于其傳統形象的系列, 比如運動員、律師、宇航員、科學家…….但是即便是這些多元的形象, 它們的變化也僅僅在“服裝”上。

而充滿粉紅和各種閃亮元素的金髮碧眼芭比,

Advertisiment
挎著包登著高跟鞋和男朋友開著敞篷車到處兜風的形象才是芭比的經典, 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形象。 這種單一的主觀印象以及有將女性“物化”的嫌疑也是讓一些家長抗拒芭比的一個原因。

特別是現在有一些網紅, 還通過節食、整形把自己變成“真人芭比”看起來更是讓人覺得詭異和膽戰心驚, 讓大家覺得芭比娃娃好像真的不是一個“健康”的玩具。

烏克蘭的21歲模特瓦萊裡婭·露可安諾娃通過整形把自己變成了“真人芭比”。

還有一位真人芭比同樣也是俄羅斯的姑娘, 不過這位妹子是在父母的壓迫下“被芭比”。 Angelica Kenova從6歲起, 就被父母打扮成芭比娃娃的模樣, 要求她各種節食、減肥加整形。 到現在都26歲了, 她不但仍與爸媽同住,

Advertisiment
外出赴約一定要由媽媽陪同, 甚至連穿什麼衣服都要媽媽拿主意。 而姑娘說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做個正常人。

Angelica從小就有很多芭比:

小時候是真正美美的小公舉:

現在的她, 也許是美的。 不過從妹子最大的心願可以看出, 也許這並非她真正想要的。

Mission Australia 從2006到2013年, 對澳洲青少年做了一個調查, 發現對自身形象的關注和焦慮已經排到前三位:40%的兒童對自己的形象感到不滿。 甚至連5歲的小女孩都開始有了對自己身材的擔憂:她們想變的瘦一點。 人們把問題的一部分歸罪於芭比, 但事實究竟是不是這樣呢?

芭比與自我形象評價和進食模式

實驗一

有一項針對芭比對女孩進食模式影響的研究, 研究物件為一群6~10歲的女孩,

Advertisiment
孩子們被隨機分配成3組, 一組玩芭比, 一組玩身材正常的娃娃, 一組玩樂高(無人偶對照組)。 10分鐘以後, 孩子們受邀品嘗美食, 並且填寫關於對自身形象認知的問卷。 在實驗中, 研究人員並沒有找到不同身材的人偶對孩子自我形象認知影響的證據, 但是, 玩芭比的那一組女孩子確實在後來的“試吃會”上比其他兩組孩子吃的少一些【1】。

芭比與固有形象的成見

實驗二

有一項研究對40名3歲半到5歲半的女孩進行了測試。 研究人員向她們分別展示了瘦、中等、胖三種體型的人偶, 並讓她們挑選正負兩種屬性的詞彙來對人偶進行評價。

結果發現, 孩子們更傾向於用一些正面的評價來描述瘦的人偶。 比如美麗、快樂、聰明、樂於助人、善於交朋友等;而胖的人偶更容易被貼上負面的標籤。

Advertisiment
比如醜陋、調皮、討厭、沒朋友等【2】。

實驗三

英國有一項針對芭比形象對孩子影響的研究, 研究物件是一群5~8歲的小女孩。 研究人員把她們分成3組, 讓其中一組觀察有著誇張2號身材的芭比, 另一組觀察16號正常身材的Emme, 第三組對照組(沒有觀察任何玩偶)。 在觀察人偶的同時, 研究人員同時給孩子們講一個簡單的故事。

左:Emme 右:Barbie

在之後的自我評價中, 比起其他兩組孩子, 第一組觀察芭比的孩子更容易對自己的身材產生不滿, 並且希望自己能瘦一點, 最好長大以後也能一直保持苗條。 不過該實驗也發現, 其中年齡最大的孩子受芭比的影響並沒有在實驗結果中表現出來。 最後實驗總結到:雖然芭比對大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並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對年齡偏小的孩子的影響卻是直接而明顯的,長此以往,會給她們自我形象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可能帶來進食障礙和體重反復的風險【3】。

當然這個實驗只能說明芭比對孩子短期的影響,我們再來看看長期的影響。

芭比與自我形象評價和進食模式

實驗五

有新的試驗對254名大學女生進行了回溯研究。研究人員搜集記錄她們的飲食習慣、家庭模式和自我形象的評價,同時讓她們回憶小時候玩芭比的經歷。結果發現,那些小時候特別喜歡芭比的對女性特徵和屬性會更加地認同,特別是對外貌會特別的關注。但是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這和進食障礙及自我形象貶低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重點來了:對女性的進食模式(比如會不會出現暴飲暴食、厭食症等進食障礙)最大的影響因素其實是來自家庭成員對她們形象的看法和評價。所以研究人員最後對芭比得出的總結是:

飽受爭議,但其實還好【4】。

實驗六

元旦快來了,春節也不遠了,家長們都開始陸續準備給孩子買禮物。那麼孩子對玩具的偏好究竟是被什麼影響的呢?在2007年英國有一項針對6~8歲孩子的聖誕許願清單的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女孩比男孩更甚。

她們對聖誕老人的許願清單裡更多的是那些有品牌的玩具(比如BRATZ和芭比都是名列榜首),而這些品牌通常都會在耶誕節前6周開始廣告轟炸【5】。

不過如果你對芭比仍然心存疑慮,市面上也有一款更接近真實女性形象的玩偶:Lammily doll 。基於美國19歲女孩平均的一個形象,玩具公司創造出了Lammily。她化著自然的妝容,穿著平底鞋和舒適簡單的服裝,非常樸實、健康,你還可以給Lammily貼上青春痘、痣、傷疤、妊娠紋。

但是我們如果徹底地拋棄芭比,只給孩子玩Lammily就萬事大吉了嗎?

我們都知道觀察和模仿時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除了玩具,圖書、電視等媒體上的形象,家人、朋友、同學無疑都會對孩子的審美和對自身形象的認知和評價產生影響。

說到底,芭比反應的是當下社會的“主流”審美。

來看看芭比幾十年來的形象變遷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和你周圍的人都數著米粒吃飯,走兩步要不嫌累,要不怕長肌肉(拜託,肌肉才沒有那麼沒骨氣,增肌甚至比減肥還要難好嗎?!),偏執地認為歐式雙眼皮、高鼻樑、瘦骨嶙峋和蛇精臉才是美,那麼怎麼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健康和多元的審美觀。

也許芭比真的是無害,不過可能將來又有研究證明芭比就是有害,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如果孩子喜歡玩,我仍然會給她買,畢竟,一些芭比設計的確實挺漂亮的,特別一些精品芭比,服裝設計的簡直就是藝術品。

而且給人偶換上各式各樣的衣服,也是培養小朋友審美和動手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很多小朋友(還有很多大朋友)甚至會自己動手給芭比做衣服,知乎裡很多小夥伴就表示小時候給芭比做衣服是他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之一。

最後,對孩子的外貌,我不會誇張的表揚,也不刻意的打壓,更不會盲目的示範。引導孩子不要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外表。我只是儘量做好自己:少看電視,不盲目崇拜偶像,不被商業宣傳誤導;穿著整潔,打扮得體。不刻意節食,多運動,讓自己有更緊實的曲線,我想這就是對孩子自我形象認知最好的引導。

最後實驗總結到:雖然芭比對大孩子的負面影響可能並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對年齡偏小的孩子的影響卻是直接而明顯的,長此以往,會給她們自我形象的認知造成負面影響,從而可能帶來進食障礙和體重反復的風險【3】。

當然這個實驗只能說明芭比對孩子短期的影響,我們再來看看長期的影響。

芭比與自我形象評價和進食模式

實驗五

有新的試驗對254名大學女生進行了回溯研究。研究人員搜集記錄她們的飲食習慣、家庭模式和自我形象的評價,同時讓她們回憶小時候玩芭比的經歷。結果發現,那些小時候特別喜歡芭比的對女性特徵和屬性會更加地認同,特別是對外貌會特別的關注。但是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這和進食障礙及自我形象貶低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重點來了:對女性的進食模式(比如會不會出現暴飲暴食、厭食症等進食障礙)最大的影響因素其實是來自家庭成員對她們形象的看法和評價。所以研究人員最後對芭比得出的總結是:

飽受爭議,但其實還好【4】。

實驗六

元旦快來了,春節也不遠了,家長們都開始陸續準備給孩子買禮物。那麼孩子對玩具的偏好究竟是被什麼影響的呢?在2007年英國有一項針對6~8歲孩子的聖誕許願清單的研究:

研究結果發現孩子非常容易受到廣告的影響,女孩比男孩更甚。

她們對聖誕老人的許願清單裡更多的是那些有品牌的玩具(比如BRATZ和芭比都是名列榜首),而這些品牌通常都會在耶誕節前6周開始廣告轟炸【5】。

不過如果你對芭比仍然心存疑慮,市面上也有一款更接近真實女性形象的玩偶:Lammily doll 。基於美國19歲女孩平均的一個形象,玩具公司創造出了Lammily。她化著自然的妝容,穿著平底鞋和舒適簡單的服裝,非常樸實、健康,你還可以給Lammily貼上青春痘、痣、傷疤、妊娠紋。

但是我們如果徹底地拋棄芭比,只給孩子玩Lammily就萬事大吉了嗎?

我們都知道觀察和模仿時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除了玩具,圖書、電視等媒體上的形象,家人、朋友、同學無疑都會對孩子的審美和對自身形象的認知和評價產生影響。

說到底,芭比反應的是當下社會的“主流”審美。

來看看芭比幾十年來的形象變遷你就明白了。


如果你和你周圍的人都數著米粒吃飯,走兩步要不嫌累,要不怕長肌肉(拜託,肌肉才沒有那麼沒骨氣,增肌甚至比減肥還要難好嗎?!),偏執地認為歐式雙眼皮、高鼻樑、瘦骨嶙峋和蛇精臉才是美,那麼怎麼能指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健康和多元的審美觀。

也許芭比真的是無害,不過可能將來又有研究證明芭比就是有害,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如果孩子喜歡玩,我仍然會給她買,畢竟,一些芭比設計的確實挺漂亮的,特別一些精品芭比,服裝設計的簡直就是藝術品。

而且給人偶換上各式各樣的衣服,也是培養小朋友審美和動手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很多小朋友(還有很多大朋友)甚至會自己動手給芭比做衣服,知乎裡很多小夥伴就表示小時候給芭比做衣服是他們最快樂的童年時光之一。

最後,對孩子的外貌,我不會誇張的表揚,也不刻意的打壓,更不會盲目的示範。引導孩子不要過多的關注自己的外表。我只是儘量做好自己:少看電視,不盲目崇拜偶像,不被商業宣傳誤導;穿著整潔,打扮得體。不刻意節食,多運動,讓自己有更緊實的曲線,我想這就是對孩子自我形象認知最好的引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