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以孩子為中心時不要溺愛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愛得不夠, 子女就會感到痛苦, 但是過分的溺愛雖然是一種偉大的感情, 卻會使子女遭到毀滅。 ”

溺愛子女是當今社會的普遍現象。 生活中, 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話:“我們的童年過得很艱辛, 再不能讓孩子經受我們的那些磨難了。 ”“現在條件好多了, 又是只有一個孩子, 因此, 無論如何不能讓孩子吃苦受累。 ”正是懷著這種想法, 父母們盡其所能地從各方面滿足孩子的需求, 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無理的要求, 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應由他們自己完成的事,
Advertisiment
如做作業、干家務、值日掃地等等。 他們盡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鋪得平平順順的, 似乎這樣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長。 但是事實上, 父母的這種觀念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危害。

溺愛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大敵

天真、幼小和“一張白紙”的孩子, 最需要父母經常性的正確教育和引導。 但是溺愛成了家庭教育、引導孩子的障礙。 孩子常常是在不知道錯還是對的心理狀態下干自己想干的一切。 同時, 溺愛使大人不能給孩子以適當的批評, 不能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能做與不能做、好與壞的區別。

導致孩子養成不良的性格

父母事事順從孩子的要求, 替他完成所有事情, 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動手, 容易養成孩子任性、懶惰的性格。
Advertisiment


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 對孩子百依百順, 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 溺愛孩子, 而不去教孩子如何理解愛與培養孩子對其他人的愛, 會使孩子不自覺地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考慮的習慣, 認為別人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 會認為規矩都是為別人制定的, 與他們無關, 使孩子漸漸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使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過分溺愛, 會使孩子習慣于依靠父母生活, 沒有自己的主意、見地, 往往缺乏自信心, 也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人、對事應有的責任心。

削弱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會有很強的優越感, 常常眼高手低, 不善于與人相處, 而當他們看到別人的進步時,
Advertisiment
又很容易產生怨恨與沮喪的情緒。

溺愛會讓孩子變得無情

一位教育家說過:“溺愛是父母與孩子關系上最可悲的事, 用這種愛培養出來的孩子不肯把心靈獻一點兒給別人。 ”父母過分溺愛孩子會讓孩子不知道自己也應關心別人, 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

當然, 父母出于對孩子的關愛, 安排和規定好孩子的生活、學習, 這種做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可取的, 但隨著孩子的成長, 父母就不能拘泥于這種方法了, 因為如果還這樣做容易使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 影響孩子的獨立自主。

石家莊市一名學習成績很好的女孩子, 去參加市里組織的三好生夏令營, 姑姑非要媽媽跟著去。 原來, 這個女孩子自己不會梳頭,
Advertisiment
不會倒開水。 結果, 五天的夏令營她只過了三天, 因為“不適應”而提前當了“逃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