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孩子的眼光回顧自身行為

即使面對同一種事物, 由於其所處位置、視角有所不同, 對此的理解或接受程度也會不盡相同, 有時雙方甚至還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即便是在血脈相承的父母與子女之間, 這種差別依然會明顯存在。 也就是說, 孩子雖然是母親懷胎十月分娩出來的骨肉, 但孩子的想法並不一定會與母親完全保持一致, 即便是對待同一種事物, 由於孩子與父母看待問題的眼光存在一定差距, 兩者所作出的判斷也會大相徑庭。 究其根由, 則主要是由於父母與子女間所持立場不同, 各自觀點均會傾向于自身意願,

Advertisiment
進而導致彼此意見無法達成一致。

因此, 在某些孩子眼中無比珍貴的“寶物”, 到了父母眼中就有可能成為令其不屑一顧的“廢品”。 每對父母在養育、疼愛孩子方面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方法, 但要知道, 有時它會成為孩子成長路途上的絆腳石, 為孩子帶來沉重的壓力。

雖然在父母看來, 自己是在竭盡所能地為孩子設想, 但就被迫接受這種疼愛方式的孩子而言, 父母無意間的一句話便極有可能會成為一把鋒利的匕首, 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永遠無法治癒的創傷。

如果真心疼愛自己的孩子, 就一定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以孩子的視角回顧自身行為。 我們給予孩子的東西他真的需要嗎?是否這只是我們的主觀想法?是否我們是在擅作主張,

Advertisiment
只是在打著關心孩子的旗號呢?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單單從自身角度出發, 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立場呢?雖然我們的出發點是為了孩子, 但是否有些東西只因我們沒有看到便忽略了它的存在呢?總而言之, 還是那句話, 我們有必要時常借鑒孩子的反應來回顧並反省自身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