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以長輩意愿改名

自古以來, 人們便提倡“子繼父業”、“子承父志”和孝道為先的封建傳統化理念, 這同西方有著截然的區別。 西方有句俗話:“美國人無父母”。 意思是說美國孩子早早地就有獨立意識。 不僅是在美國, 在西方, 兒女年滿成人便開始獨立, 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愛好、價值觀生活, 雖然也有像諾貝爾這樣的人物子繼父業, 但畢竟很少, 而中國卻很講究這一點, 某種程度上, 兒女成了父母長輩意志和愿望的延伸, 前輩們沒有完成的事業和心愿, 便想在兒女的名字上體現, 以此鼓勵他們去繼續拼搏奮斗, 或光宗耀祖,
Advertisiment
這樣我們的家庭、社會便如同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歷史被人們一代一代地續寫下去。
父母長輩的意愿因人而異。 不同的家庭, 不同的時代和身世, 不同的經歷和情感糾葛, 都會產生不同的意愿。 因此父母長輩的意愿是無法予以一一分類的。 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供讀者參考。
魯迅的原名為周樟壽, 字豫才, 是他的祖父周福清在京所取。 后改為周樹人, 意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這是他在1898年在南京水師學堂讀書時, 一位當學堂監督的本家爺爺為他改取的。
徐志摩, 著名詩人, 他幼時的一天, 有一個名叫志恢的和尚曾在他頭上前后摸了一遍, 說:“此人將來必成大器”。 他父親為應這個預言, 1918年送他出國時更名為“志摩”。
紅線女, 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
Advertisiment
她原名鄺健廉, 自幼學戲, 刻苦用功, 深受老師喜愛, 老前輩靚少佳夸她: “這個孩子將來準保有出息, 她多像《紅線盜盆》中的使女紅線, 干脆就叫‘紅線女’吧!”從此她便更名為“紅線女”。 15歲主演《繡襦記》, 一炮而紅, 名揚海內外。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 父母長輩的意愿是多么殷切而厚重, 生活中人們的名字大多體現了他們父輩的期望和囑托。 父母長輩的意愿即便各自不同, 但也應是好的或健康積極向上的期望和心愿, 那些消極的對兒女有不良影響的名字將是很不恰當的, 如一些宣揚財利和名望的思想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