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寶寶“另闢蹊徑”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建築設計師在完成一幢大樓的建造後, 人們要求他在樓前的一大塊草坪上為這幢大樓設計幾條特別的走廊。 設計師在聽完人們的種種要求之後, 並沒有馬上急著動工, 而是靜靜地等待。 一個月過去了, 設計師還沒有動手設計, 人們有點著急了。 可設計師仿佛胸有成竹。 三個月過去了, 草坪上隱隱約約出現了幾條路, 這是由於人們進出大樓都要經過草坪, 走得人多了, 路就出現了。 設計師這才開始在這幾條路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走廊。

看了這個故事, 讓我不由覺得這位設計師的做法與我們的幼稚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Advertisiment
如果把這位設計師比作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的話, 他這種先讓孩子盡情發展, 之後再根據孩子發展的狀況引導他們向適合自己的方向發展的做法, 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上過的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 這是一個有關三原色變化的活動, 目標就是通過探索, 知道紅+黃=橙, 紅+藍=紫, 黃+藍=綠。 為此我準備了足夠的顏料。 白紙, 希望孩子們能在自己的操作中找出顏色的變化所在。 在孩子自己操作中, 他們的興趣很大, 每個人都很開心地在玩。 可我在觀察中發現, 有好幾位孩子並沒有按照我所要求的每次放兩種顏色, 而是每一種顏色都放了一點點。

Advertisiment
我走上前去, 問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他們回答:“我想看看所有的顏色放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 ”“這些顏色加起來會是什麼顏色?”……當時我就有些著急了, 怕這些孩子找不到顏色變化的規律, 但是我還是忍住了, 現在看來我這麼做還是對的, 因為到這個活動快結束了, 這幾個孩子都一個個興致勃勃地跑來告訴我, 他們找到了變化規律。

在很多活動中, 特別是幼兒操作活動中, 看似每個孩子都動了起來, 效果很不錯。 可有的老師可能會忽略孩子某些“另闢蹊徑”的行為, 總是努力引導孩子朝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我們何不學學那位設計師, 放手讓孩子“另闢蹊徑”。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當成人為他們準備好了路讓他走,

Advertisiment
他未必感興趣, 總是希望能夠自己發現一條“神秘之路”, 也許這條“神秘之路”會有些曲折, 可所取得的成功卻是讓孩子終身難忘的。 若干年後, 當孩子長大了, 他會感謝老師、父母給了他一個自由選擇的機會, 讓他有了一段美好的體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