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任性的孩子撒潑 教你治他辦法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時常能夠遇到任性的孩子, 在商場裡非要家長買某個商品, 如果不給買就躺地上撒潑打滾。 在醫院裡拒絕打針吃藥, 一直保住家長大腿不肯鬆手, 嚎啕大哭引發眾人圍觀。 明明知道某件事情做了是不對的, 但是一定要這樣去做, 即使所有人勸阻還是無效……這樣的案例在我們身邊上演的太多太多了, 因此也有很多家長跟我抱怨過, 我家孩子太任性, 自己想怎樣就怎樣, 講道理講不通, 怎麼辦!那麼今天我就聊聊關於任性這個話題吧, 希望有所説明。

一、規則比指責更重要
有些家長很重視及時制止孩子的錯誤,
Advertisiment
總擔心一個小錯會引發更大的錯誤發生, 因此在指責方面總是做的很“到位”, 孩子一旦犯錯, 立馬兒站出來指責, 甚至不分場合, 不分輕重。 這對於教育來說其實是不利的, 我們總是認為這麼簡單的道理孩子還不懂嗎?犯這樣低級的錯誤就是故意的, 是任性的表現, 必須當即指責。 但是其實有時候不儘然, 孩子必定是孩子, 一些社會規則還未必掌握清楚, 比如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我們總能見到一些較小的孩子被家長追著跑, 然後家長嘴裡喊著“別亂跑!別上馬路!”馬路上車多, 容易發生危險, 這個道理多簡單, 但是對於一個不到三歲的孩子來說也許就是不懂, 關於交通的規則他們還難以消化。
Advertisiment
同樣的道理對於那些較大的孩子, 家長會說, “不要早戀, 影響學習”但是對於孩子來說, 關於感情的規則還太難以理解。 因此, 那些看似“任性”的孩子, 其實不過是還不懂一些規則罷了, 與其事後指責為時已晚, 還不如在日常教育中多給孩子灌輸各種規則, 讓孩子更早瞭解到社會群體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規矩。
二、嘗嘗“苦果”才知甜滋味
我們總說孩子“任性”, 家長讓他往東, 他非往西, 讓他停止, 他非前進。 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從來不聽指揮。 但是反過來想想, 其實這正是因為孩子具備天然的探索能力呀, 每個孩子都是探索家, 總希望嘗試不同的, 好奇使然。 有句話不是這樣說的嗎?“
人生的痛苦其實是有定數的,
Advertisiment
早不吃苦晚要吃苦。 ”其實真是這樣的道理, 哪兒有天生從未吃苦的人生?因此我覺得有時候故意放縱孩子任性也未免是件壞事。 尤其是孩子尚小的時候, 一些任性的後果並不嚴重的時候, 未免可以適當“放水”對孩子的任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故意讓他做些錯事, 然後“捅婁子”出惡果。 我們要的就是讓孩子自己嘗嘗惡果的滋味,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學會更加珍惜美好的正確的事物。
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總說榜樣的力量大, 到底大在哪裡了?其實這條和上一條是同樣的道理, 孩子自己嘗過惡果滋味了, 又看到身邊出現一個“嘗甜頭”的傢伙, 他能不羡慕崇拜嗎?榜樣就是這樣誕生的, 從此之後“榜樣”做啥他做啥。
Advertisiment
因此, 在孩子被教育之初, 先不過多干預孩子做什麼, 而是更加約束自己做什麼, 爭取給孩子展現出更多因為做的正確而”佔便宜“的形象。 比如說吃飯這個事, 全家人圍坐一起吃飯, 各吃各的誰都不干預誰, 孩子任性不好好吃, 不管他。 然後誰先吃完誰就可以自由活動了, 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這就是榜樣。 榜樣在教育領域不分大小, 任何一個小事上都能湧現出榜樣的力量, 千萬不要忽視這個力量呦!
四、管的越多越任性
其實每個孩子最初都不是任性的, 之前我也說了, 每個孩子都是愛探索的, 人之初並不知道事物對錯, 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自我總結的。 如果每個經驗都靠家長去傳授, 孩子總也長不大,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自己探索,
Advertisiment
在磕磕碰碰中自己總結經驗才是真諦。 因此, 一些小事該放手就放手, 讓孩子自己嘗試著來, 如果事事都要插手, 那麼孩子自然沒了探索的樂趣, 任性也就是必然的事了。 還是記住那句話, 沒有天生任性的孩子, 每個任性的孩子背後, 家長都應當首先反思, 是不是管的太多了?一些沒必要干預的小事也插手了?比如還是舉例上段說過的事, 關於孩子是否要吃飯這個事, 幾乎太多的家長都干預過吧?胃長在孩子自己的身上, 他餓不餓他自己最清楚, 這樣的小事都要管遇到大事可怎麼辦?因此該放手就放手吧, 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 讓孩子自己選擇和誰做朋友, 讓孩子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玩具……因為這些都是小事, 作為家長我們還有更大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應當約束的是孩子的本性和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不是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 作為家長我們還有更大的責任與使命,我們應當約束的是孩子的本性和做人的基本道理,而不是那些芝麻粒大的小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