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媽媽遇到了很多媽媽都遇到過的問題—孩子打人。
過了兩歲,
不知從哪天起他就開始“一不小心”給你一下子,
開始是偶爾的一下兩下,
很快,
頻頻出手,
不分長幼,
不分內外,
隨時隨處,
他都有可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任何一個跟他有關無關的人。
為什麼小小年紀就喜歡打人呢?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兩三歲寶寶的父母。
有的寶寶生氣時打人,
有的寶寶高興時打人,
有的寶寶不僅打人還咬人,
有的寶寶既打小朋友又打爺爺奶奶……如果養成習慣,
他將來怎麼與別人友好相處呢?父母真為寶寶的這種“暴力”行為擔心呀!
Advertisiment
“孩子都這樣”——他會停下他的手嗎?
小文媽媽把自己的煩惱說給過來人聽,
她們都一副了然的姿態“嗨,
孩子都這樣,
打人沒輕沒重的”。
“都這樣”,
是不是意味著打人是孩子必需的一段成長經歷?不知輕重,
打人就是無心之過了?
牙長齊了孩子自然就不咬人了,
打人打到什麼程度他才會住手,
實在不敢去想像。
他,
會住手嗎?
打人是孩子們在小文這個年齡階段的正常表現,
小文媽媽不必過於擔心。
心理學上稱之為兒童攻擊行為,
多是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
採取有害他人、毀壞物品的行為。
一般在3~6歲出現第一個高峰,
10~11歲出現第二個高峰,
目前有提前出現的趨勢。
攻擊行為也有性別差異,
也分武鬥和文鬥,
男孩的攻擊性強于女孩,
Advertisiment
在今後成長過程中, 小文還要學習很多人際交往的規則和技巧。 而且, 同大多數孩子一樣, 小文不久就要上幼稚園了, 在家庭和集體生活兩個環境的影響下, 他的進步會更快, 再次成為禮貌和友善的人。
寶寶為什麼打人?
寶寶打人其實只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感情。
這種行為叫作攻擊性行為(或稱侵犯性行為),
是兒童社會性發展過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人生來就具有一種內在的攻擊傾向。
比如嬰兒生氣、情緒發作時,
會把東西往地上扔;想喝水了,
媽媽晚來了幾分鐘,
寶寶會一把推開水瓶……隨著生理、心理的發展,
如果加以正確引導,
攻擊傾向可以轉化為成長過程中的力量,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舉起了小手, 你首先要——
·立即制止打人行為
很多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人, 以致發展到“屢禁不止”, 往往是因為剛開始的幾次“嘗試”沒有得到立即有效的制止。 事實上, 孩子的欲望與貪婪比大人更容易膨脹。 孩子如同一張白紙, 無意間寫上“暴力”兩個字, 如果沒有及時擦掉, 就會越描越深、越畫越重, 無心之過反而成為一種惡習。 聖經說, 左臉挨打之後伸出右臉。 可是面對暴力傾向的小霸王, 最好還是大喊一聲“住手, 寶貝!”
·進行“冷處理”
對於一隻埋頭沙土的鴕鳥, 你越是著急解決問題, 他越是拒絕溝通。 哭鬧也是一種逃避, 讓你的口舌無用武之地, 在親朋好友面前顏面掃地。
Advertisiment
。
有時,
沒有行動也是一種行動—“冷處理”的效果比簡單地呵斥、打罵好。
所謂“冷處理”,
就是作為“懲罰”,
在一段時間內全家人都不跟他說話,
用肢體語言告訴他,
剛才的表現讓他不受大家歡迎了。
一般而言,
15分鐘之後,
孩子的情緒就能恢復正常,
主動與家人搭訕著說話。
雖然你早已經原諒了孩子,
但是為了增加教育深度,
還可以再保持幾分鐘的緘默。
然後,
及時地進行教育。
·說教工作不能不做
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既要耐心又不能太囉嗦。
這本應該是在第一環節做的事,
如果孩子經過說教就能住手當然是最好的,
但這在“屢教屢犯”的孩子身上顯然就有些不適用了,
Advertisiment
成功的思想工作有幾個原則可循
首先, 態度是第一位的, 一定要擺明態度—“你剛才打人不對!”。 注意你的語氣是否到位, 千萬不要讓寶寶聽起來像是在說“吃個蘋果好不好?”, 可以利用“冷處理”的時間, 偷偷練習一下。 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擔當父母重任, 準備充分一些爭取一次就教育成功, 免去以後的“動手”之憂。
接著就要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因為孩子聽不懂抽象的大道理, 所以移情的方法是最簡單有效的。 “拳頭打在臉上很疼的, 爸爸疼了就不高興。 ”“小文摔跤了疼, 隔壁藝藝姐姐被小文打了也會疼。 ”
最後, 千萬別忽略了—給孩子一個臺階下。 你不希望孩子一直做鴕鳥, 更不願意看到他將來成為一個沒有自信、畏懼“強勢”的人吧。那就在他已經知道自己錯了又不知如何表達或是羞于認錯時,給他一個軟臺階下來,這對孩子正在成長中的人格非常重要。替他表個態— “小文向爸爸說對不起,以後不打人了。” “小文知道自己錯了,以後再也不打了。有錯就改的孩子爸爸媽媽一樣喜歡。”
事後,你應該做的是——
檢點你們的“為人師表”
可能令你沒想到的是,也許,你就是孩子打人的“老師”。夫妻之間的爭吵打罵,哪怕是玩笑式的,都是孩子打人的最直接榜樣。回想一下,當初孩子玩模仿秀的情景,你摸耳朵他也摸耳朵,你笑他也笑。家庭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他在觀察和模仿這個小世界裡發生的一切。你有沒有因為心情不佳,粗暴地回應別人友善的言語?你有沒有和愛人為了一本有趣的雜誌爭搶不休?孩子是不是看到了電視上的暴力鏡頭—新聞節目中都經常出現暴力鏡頭。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鏡子。在孩子的思維中,存在即是有理。他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將轉化為他的行為。
有人開玩笑,說孩子是家庭的最高領導。在“領導”面前,言行舉止自然要檢點一些。夫妻可以互相監督,如果有人警惕性不夠出現不適當的行
為,一定要勇敢地駁他/她的面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向孩子解釋這樣做不對,盡可能挽回一些不良影響。
遠離電視,遠離暴力影響
電視中的很多爭吵和打鬥鏡頭也讓父母防不勝防。電視節目的主打內容,新聞、廣告、連續劇,完全是針對成人世界設計的。最簡單的辦法往往最集權—嚴格把關給小孩子觀看的節目,只在少兒節目時間開機。其它時間讓給彌足珍貴的家庭活動,陪孩子搭積木、給他講故事、幫家人做家務、和老人交談。沐浴在輕鬆和睦家庭氣氛中的幸福寶寶,怎麼能揮起他的小拳頭?
注意照顧孩子的情緒
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社交活動。這個時候小孩子開始有心事。你有沒有觀察過,在攻擊行為之前,孩子往往出現焦慮、煩惱、憤怒。親人分別、環境變換甚至你無心的一句話都會讓他情緒不佳,這些可能成為導火索。
客人來訪,尤其出現年齡相仿的小客人時,孩子常常行為失常。原因就在於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客人身上,小傢伙感到失去了平日的焦點位置,產生了失落感。吃飯前後,大家忙於張羅飯桌,把小傢伙冷落在一邊,他就偷偷尋釁鬧事了。
如果孩子和媽媽比較親近,爸爸的出現會讓小傢伙產生危機感,把爸爸放在敵對面,做出不友好的行為。
爸爸媽媽要懂得幫助寶貝宣洩感情,讓心情由陰轉晴。選擇適當的場合,讓他們把心頭的不快發洩出來,避免進一步發生攻擊行為。“你是不是不高興了?爸爸媽媽和阿姨說話,不理你,你不願意了?”“你是不是只想讓媽媽和你玩,不和爸爸玩?”“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情了?”幾句體貼的詢問,傾聽孩子的訴說,給孩子打開一個疏泄情緒的視窗。有些心事,讓孩子說出來,就沒問題了。
Tips:讓愛心化解孩子的“小拳頭”
日積月累孩子的愛心
充滿愛心的人,很少出現攻擊性行為。從照顧自己的玩具熊開始,進而種植花草、幫助家人、和小朋友共用玩具,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培養孩子仁慈友愛的心,讓孩子習慣與人分享快樂,與周圍世界建立和睦的關係。
推開窗戶,讓陽光進來
還有個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暫時離開幾間房幾個人的小環境。戶外跑一跑,陽光、藍天、新鮮空氣、肢體運動勝過千言萬語。眼界打開了,心胸也拓寬了,更容易形成開朗和寬容的性格。
<>
事後,你應該做的是——
檢點你們的“為人師表”
可能令你沒想到的是,也許,你就是孩子打人的“老師”。夫妻之間的爭吵打罵,哪怕是玩笑式的,都是孩子打人的最直接榜樣。回想一下,當初孩子玩模仿秀的情景,你摸耳朵他也摸耳朵,你笑他也笑。家庭就是孩子的全部世界,他在觀察和模仿這個小世界裡發生的一切。你有沒有因為心情不佳,粗暴地回應別人友善的言語?你有沒有和愛人為了一本有趣的雜誌爭搶不休?孩子是不是看到了電視上的暴力鏡頭—新聞節目中都經常出現暴力鏡頭。孩子是成人世界的鏡子。在孩子的思維中,存在即是有理。他的眼睛看到的一切,都將轉化為他的行為。
有人開玩笑,說孩子是家庭的最高領導。在“領導”面前,言行舉止自然要檢點一些。夫妻可以互相監督,如果有人警惕性不夠出現不適當的行
為,一定要勇敢地駁他/她的面子,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向孩子解釋這樣做不對,盡可能挽回一些不良影響。
遠離電視,遠離暴力影響
電視中的很多爭吵和打鬥鏡頭也讓父母防不勝防。電視節目的主打內容,新聞、廣告、連續劇,完全是針對成人世界設計的。最簡單的辦法往往最集權—嚴格把關給小孩子觀看的節目,只在少兒節目時間開機。其它時間讓給彌足珍貴的家庭活動,陪孩子搭積木、給他講故事、幫家人做家務、和老人交談。沐浴在輕鬆和睦家庭氣氛中的幸福寶寶,怎麼能揮起他的小拳頭?
注意照顧孩子的情緒
2歲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社交活動。這個時候小孩子開始有心事。你有沒有觀察過,在攻擊行為之前,孩子往往出現焦慮、煩惱、憤怒。親人分別、環境變換甚至你無心的一句話都會讓他情緒不佳,這些可能成為導火索。
客人來訪,尤其出現年齡相仿的小客人時,孩子常常行為失常。原因就在於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客人身上,小傢伙感到失去了平日的焦點位置,產生了失落感。吃飯前後,大家忙於張羅飯桌,把小傢伙冷落在一邊,他就偷偷尋釁鬧事了。
如果孩子和媽媽比較親近,爸爸的出現會讓小傢伙產生危機感,把爸爸放在敵對面,做出不友好的行為。
爸爸媽媽要懂得幫助寶貝宣洩感情,讓心情由陰轉晴。選擇適當的場合,讓他們把心頭的不快發洩出來,避免進一步發生攻擊行為。“你是不是不高興了?爸爸媽媽和阿姨說話,不理你,你不願意了?”“你是不是只想讓媽媽和你玩,不和爸爸玩?”“告訴媽媽發生什麼事情了?”幾句體貼的詢問,傾聽孩子的訴說,給孩子打開一個疏泄情緒的視窗。有些心事,讓孩子說出來,就沒問題了。
Tips:讓愛心化解孩子的“小拳頭”
日積月累孩子的愛心
充滿愛心的人,很少出現攻擊性行為。從照顧自己的玩具熊開始,進而種植花草、幫助家人、和小朋友共用玩具,在點點滴滴的小事中培養孩子仁慈友愛的心,讓孩子習慣與人分享快樂,與周圍世界建立和睦的關係。
推開窗戶,讓陽光進來
還有個以不變應萬變的辦法。常帶孩子走出家門,暫時離開幾間房幾個人的小環境。戶外跑一跑,陽光、藍天、新鮮空氣、肢體運動勝過千言萬語。眼界打開了,心胸也拓寬了,更容易形成開朗和寬容的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