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成長到某個時間範圍內, 就會出現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特質專心, 而拒絕接受其他特徵的事物。 例如, 當孩子關注于物體的體積和形狀, 就開始出現了有關物體形式的審美。 當他們愛上一個物體, 就連它的形狀也一起愛護起來, 發現一個完整的形狀就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感到愉悅和受到鼓舞。 如果有人破壞了物體的形式, 或達不到他們對事物形式的要求, 他會不依不饒地發脾氣、哭鬧。 只有這樣兒童才能發現完整與殘缺, 建構起自己內在的對於美的需求。
包包早上要吃餅, 媽媽給他買了一個圓形的烤餅。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曾經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小文章:要加強對獨生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 由於人們對獨生子女照顧太周到了, 兒女變得不懂得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 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記者看到一位元家長在炎熱的週末帶著他三歲多的女兒到外面玩, 一上午玩得很盡興, 可是回家時錢花完了。 在車站等車時, 媽媽發現包裡還有一根完整的黃瓜, 便把黃瓜拿出來遞給女兒, 但媽媽也口渴難忍, 這個時候咬一口黃瓜是很令人嚮往的事情, 就從女兒的黃瓜上掰下來一小塊, 說:“給媽媽吃一點。 ”不想女兒卻大哭不止, 等車的人們都看著這一對母女, 媽媽覺得非常委屈, 自己一上午陪著孩子, 又累又渴, 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了孩子,
Advertisiment
如果這樣想, 的確會讓所有的母親都傷心。 但如果懂得了孩子, 就會換一種方式去理解。 在炎熱的夏天, 包裡掏出來的最後一根小黃瓜, 該是多麼珍貴, 多麼可愛, 孩子一定很珍惜它, 所以才不願意把它一掰兩段。 也許孩子希望媽媽從一頭咬一口, 自己再一口一口地這樣吃, 就能保持黃瓜的完整和美好。
發現孩子正處於完美敏感期時, 家長要注意不破壞孩子對完美的需求。 如果不小心破壞了, 再盡力幫孩子恢復。 完美是人類美好的需求, 保護了這一需求, 也就是保護了人類提升自己的需求。
小編總結:每個孩子的特性不同, 敏感期的特徵也就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