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何謂戀母綜合征

幼兒和嬰兒對母親的愛戀和依附, 這是正常兒童共同的心理特征, 無可非議。 這也是人類, 乃至一切較高級動物常見的心理現象。 因為母親在生理、心理和物質上是最早和最親密的養育者和保護人。 但是“真理跨越極點就變成謬誤”, 一個幼兒, 一味依戀母親, 不接受或缺乏其他人的愛;母親采用高度溺愛嬌慣的教養方式, 使孩子只認母親, 高度依戀, 導致幼兒心理的嚴重偏異、心理發育受到阻礙, 這種心理病征則稱為“戀母綜合征”。

“戀母綜合征”是當前在獨生子女家庭和其他少子常見的表現形式有:幼兒一刻也離不開母親,
Advertisiment
整天依附在母親身邊。 稍不見母親就大哭大鬧, 撒嬌任性, 為所欲為, 甚至沖動毀物, 亂打亂摔, 直到見到母親。 滿足其心理需求才肯罷休。 只認母親, 高度依戀, 而對其他人, 甚至自己父親也不愛不理。 當其他人教育批評他時, 他就表現出嚴重的任性和暴怒行為, 只有得到母親哄勸, 情緒才能平復。 稍長幼兒當母親不在場時, 自行玩耍, 情緒尚稱平靜, 一旦母親來臨, 立即撤矯吵鬧。 “無法無天”, 甚至搞沖動性破壞, 任你勸說哄騙都無效。 哪怕在宴慶賓客等場面, 也無法收斂其不良的心理行為, 使父母束手無策。 其他表現尚有:睡覺一定要與母親同床同被, 入睡前必須有母親觸摸哄騙, 對任何人都無理取鬧,
Advertisiment
特別是母親在場, 這種任性撒嬌行為越演越烈。
“戀母綜合征”是在不良家庭教育和高度溺愛方式下的一種心理變態表現。 其不良后果是:(1)患兒心理高度不穩定, 任性沖動, 缺乏自制自控的心理能力, 教育困難, 不利于良好心理品質的培育;(2)高度的以自我為中心, 脆弱無能, 精神衛生水平低下, 日后容易誘發諸多不良行為和心理障礙;(3)阻礙心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學習任務(4)更嚴重的后果是社會適應困難和導致較嚴重的學習障礙。 因為幼兒期是學齡前的準備時期, 如果患孩本人心理高度不穩定, 以自我為中心, 不能養成起碼的行為道德規范, 一旦進入小學, 立刻會產生不能適應學校群體高度有紀律的環境, 必然遭到老師和同學的指責批評,
Advertisiment
無法安心學習、注意聽講。 患孩心理壓力沉重, 心理矛盾突出, 對學習困難重重, 無法適應學校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