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們來說, 童年已離去久遠, 可是為什麼和父母的相處、與夫妻的互動或是在親子的溝通中, 有些童年的習性、話語, 甚至是憤怒, 竟如此輕易地被挑動而出?這時發出的生命呼喚, 通常是—— 為什麼我活得不快樂?為什麼眼前這個我所愛的人不斷地語言攻擊我, 甚至是暴力相向?為什麼孩子總是製造這麼多麻煩?為什麼我還走不出傷痛的牢籠?
你“童年制約”了嗎?
反正說了你也不會相信
首先, 我們來看義宏(以下人名均為代稱)的童年制約吧!他們夫妻相處18年來, 不知道經歷過多少爭吵、冷漠、眼淚和憤怒的歷程,
Advertisiment
原來義宏小學二年級時, 有一天在課堂上和鄰座男同學講話, 老師瞧見義宏不守規矩, 於是喊他到教室前面罰站。 站得無聊時, 那位鄰座男同學故意比劃打架的動作, 義宏也跟著耍動作, 就在這個時候, 又被老師看到了, 結果義宏當場被打了20下手心。 (注: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禁止教師體罰學生)
個頭高大的義宏竟然像個小男孩般地開始啜泣, 這時在現場的老婆說:“老師,
Advertisiment
媽媽活在13歲的無助感中
“為什麼我們的女兒有一天蹲在視窗不說一句話?”一位媽媽這麼問。
Advertisiment
“請問是幾樓的視窗?”我追問。
“十一樓!”媽媽毫不遲疑地回答, 她的臉上滿是焦慮、擔憂的表情。
“啊!”全班學員, 包括我都被嚇壞了。
原來, 這個家庭的父親嚴肅而強勢, 母親氣勢弱、陰性氣質多, 這使得女兒向媽媽求援時, 得不到堅強、樂觀的助力, 也因此長年感到不快樂。
“請問你的女兒活在幾歲的‘人格年齡’裡?(意指她的身心成熟度是幾歲)”
媽媽回答:“約五歲吧!因為五歲時, 她就曾經說過她不想活了。 ”
“那你呢?”
“我……”媽媽想了想:“大約十三歲吧!”
你被“童年制約”了嗎?已經四十多歲的媽媽, 為什麼一直停在十三歲的無助感裡?她究竟被什麼“童年制約”困住了?
深度探索之後, 媽媽回顧自己從小在原生家庭中, 因為父母爭吵不斷帶給她的無助感,
Advertisiment
“玉鳳(這位媽媽的名字), 通過各種成長管道, 例如看書、上工作坊、結交積極向上的朋友, 或安排女兒單獨快樂出遊等, 讓心中那個無助的十三歲小女孩長大吧!這樣女兒才有機會從五歲的‘人格年齡’繼續往上成長, 重新找回生命的力量, 看到自己的好。 ”
“你真是蠢蛋!”
欣蓉對念中學的女兒的課業非常關心, 使得被逼得緊的女兒常常洩氣地說:“我是沒有用的人。 ”聽到這樣的話語, 欣蓉很緊張, 她拼命地想讓女兒放鬆,
Advertisiment
在工作坊的課程中, 欣蓉發現自己被“童年制約”後所產生的反制行為。 原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 從小不受家人重視, 所以婚後有了自己的女兒後, 便想盡辦法給女兒最多的關心。 從課業到待人處事, 她幾乎什麼都管, 無形中造成女兒極大的壓力。 欣蓉曾經當著女兒的面, 很失望地說:“你真是蠢蛋!”, 女兒從此自認達不到媽媽的期望, 常悶悶不樂。 欣蓉發現女兒不快樂後, 開始改變態度。 有一天, 女兒又在數落自己不好時, 欣蓉用堅定又溫馨的口吻告訴她:“女兒, 想想看, 你是有用的人嗎?”
短短的一分鐘, 欣蓉已經脫離“害怕被冷落而拼命想補救”的“童年制約”, 她把成長的主權交還給女兒, 讓她自己去思考。結果不一會兒,就聽到女兒肯定而有力的聲音:“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欣蓉切斷個人負面的“童年制約”,女兒就有了重建正面的“情緒連結”的機會。在工作坊的課室裡,欣蓉開心地和大家分享:“女兒已經開朗自信多了,今天,我也終於明瞭當初為什麼自己總是‘給太多’的原因了。”
夫妻倆也可以在睡覺前,彼此討論和互相鼓勵,讓每一天清晨醒來,家裡有個全新的開始,讓全家人有更好的互動、更好的成長。孩子的童年成長過程,只要每天都是有趣的、被理解的、被關心的,那麼負面的“童年制約”就無法駐足,長大成人之後,也會是個心裡沒包袱、沒負擔的人了。爸爸媽媽不都是希望孩子快快樂樂長大的嗎?所以,我們可不要成為孩子負面“童年制約”的來源哦!
小編總結: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難免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為人父母者,在教導自己的孩子時,更需要謹言慎行,也需要懂得自我省思。不妨,在一天所有事告一段落,躺在床上時問問自己:“今天我和孩子增進了什麼好關係?明天,我和孩子的相處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
讓她自己去思考。結果不一會兒,就聽到女兒肯定而有力的聲音:“我是一個有用的人!”欣蓉切斷個人負面的“童年制約”,女兒就有了重建正面的“情緒連結”的機會。在工作坊的課室裡,欣蓉開心地和大家分享:“女兒已經開朗自信多了,今天,我也終於明瞭當初為什麼自己總是‘給太多’的原因了。”夫妻倆也可以在睡覺前,彼此討論和互相鼓勵,讓每一天清晨醒來,家裡有個全新的開始,讓全家人有更好的互動、更好的成長。孩子的童年成長過程,只要每天都是有趣的、被理解的、被關心的,那麼負面的“童年制約”就無法駐足,長大成人之後,也會是個心裡沒包袱、沒負擔的人了。爸爸媽媽不都是希望孩子快快樂樂長大的嗎?所以,我們可不要成為孩子負面“童年制約”的來源哦!
小編總結: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難免受到童年經歷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為人父母者,在教導自己的孩子時,更需要謹言慎行,也需要懂得自我省思。不妨,在一天所有事告一段落,躺在床上時問問自己:“今天我和孩子增進了什麼好關係?明天,我和孩子的相處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